首页 范文 物联未来社区建设方案范文(热门9篇)

物联未来社区建设方案范文(热门9篇)

 2024-03-05 14:07:39    admin  

物联未来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第1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发展趋势

一、 引言

城市地区人口高度集中将带来许多新的服务需求和挑战,包括:环境质量、交通管理、治安监控、饮水安全、就业市场、经济发展、教育机会等等。同时,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并逐渐转移到核心城市,城市在技术、企业、政府、资源消耗及生活质量等层面所扮演的角色及影响力越来越重要。因此,近年来_智慧城市_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通过互联网创造全新的智能型城市,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并促进经济增长。随着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信息化发展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回顾全球开展智慧城市实践的相关文献及案例,从探讨智慧城市的内涵入手,继而分析其建设模式和典型案例,并探析可能的发展趋势,以供智慧城市建设者参考。

二、 何谓智慧城市

1. 智慧城市的概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美国IBM公司在其年度论坛活动中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新理念,旨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构新的世界运行模式,并提出智慧城市需高度感知化(Instrumented)、互联化(Interconnected)、智慧化(Intelligent)能力,透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及城市高效管理。这一创新理念引发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 但何谓“智慧城市”仍缺乏统一的定义。在讨论“智慧城市”的内涵时,常因城市目标、经济形态、专业领域和地区特性等差异而存在不同的诠释。

综合而言,智慧城市是运用智能化手段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协同政府、企业、居民,建立政府治理能力更为完善、城市运营更为高效、城市发展更为绿色低碳、城市生活更为方便宜居的城市创新发展模式。

2. 智慧城市的内涵。智慧城市具备两层内涵:一是以人为本,打造良好人居环境;二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感知能力、城市运作的协同能力、城市管理的反应能力、城市政府的服务能力、城市的经济和产业转型能力、城市资源智能化配置和共享能力,以及城市空间布局的科学项目能力。此外,智慧城市建设除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外,也应不断减轻环境负担,保持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是颠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革新生活理念,重塑以科技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化生活。其本质是以科技和通信技术为基础,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生活中的不便、不合理之处。智慧城市并非是使城市变成各种新技术的试验场,而是利用技术去满足城市居民需求,从而创造整体的价值。其核心驱动力是通过深度的城市信息化来满足城市发展转型和管理方式转变的需求

三、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综观各国智慧城市发展,从城市类型的角度,智慧城市包含“新建城市”和“建成城市”,从建设主导方的视角,又可划分为“国有部门推动”和“私有部门推动”。本文进而将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划分为“职能升级型”、“国家主导型”、“大企业驱动型”、“公司参与型”和“公众参与型”5种类型。这5种类型仅作为大致区分,并非互斥,且每一种智慧城市项目可能包含数种建设模式类型。

1. 职能升级型。智慧城市发展不仅针对新建城市,对于建成城市的转型升级,如改善交通、提升政府服务、城市更新、节能减碳、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城市转型过程中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升级。职能升级型多为政府部门推动,主要针对建成城市转型升级,比较著名的案例有:比利时科尔特赖克智慧城市实践项目、荷兰阿姆斯特丹Citynet项目、美国旧金山Tech Connect项目、纽约城区联盟计划、加拿大多伦多数字城市、我国天津生态城、无锡生态城等。

以比利时智慧城市建设为例,比利时科尔特赖克市政府从智能化政府观点来定义智慧城市,并于2011年成立ICT部门,通过一系列智慧城市实践方案,如:智慧城市试点1777方案,推出市民专线服务;智慧城市试点无线网络连接方案,将城市网络与3个高校校园网络连接起来,并提供无线网络热点服务;智慧城市试点门户框架方案,建立城市入口网站提供快速、有效、便利的关键公共服务,并公开地理信息系统,达到联结市民、地方政府以及访客服务;2014年科尔特赖克市政府再度推出即停即走(Park&Go)智能停车感应方案,获得比利时智慧城市奖。

日本的住宅能源管理系统(HEMS)和大楼能源管理系统(BEMS)也是职能升级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基于确保能源安定供给、环境适合性、活动市场机制的能源政策原则,日本政府于2002年研究制定《能源基本计划》,作为日本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衡量指标。在社区能源管理中,一方面运用以家用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再生能源,另一方面也注重节能的同时必须无损生活的舒适性。住宅能源管理系统(HEMS)能有效根据能源供需状况、供能设备、蓄电设备与家电等能源需求设备,实现能源供需的最适平衡。与此同时,住户可以通过HEMS的显示器,查看“可视化”的能源消费进度,直观感受能源使用量、价格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节能减碳的意识,营造新形态的生活。大楼能源管理系统(BEMS)的概念与BEMS相似。根据日本《能源白皮书》,商用大楼的能源消耗位列前四的分别为办公室、旅馆、包括超市及便利店在内的零售商店、医院。然而商用大楼的能源消耗依据用途的不同而有着差异化的能源需求形态。因此,能源控制的手段和对象须针对不同类别特性、不同应用层面开展,并根据能源需求侧的需求,构建商业模式。例如在有经济诱因的间接调控方面,实践案例有京阪奈地区的中小大楼群管理系统、北九州地区的从业人员参与型节能系统、横滨市的超市模式、京阪奈地区的旅馆模式;在无经济诱因的直接调控方面,实践案例包括横滨市的活用既有基础设施模式、活动车载蓄电池模式、北九州地区的运用浮动电价的大楼调控、医院模式等。

2. 国家主导型。智慧城市需要导入大量技术及标准,多数甚至是高新技术及产业标准,其所带来的庞大基础建设商机,都与未来各国产业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主要国家及经济体都以国家战略层次来主导相关实施方案的推动。例如,美国奥巴马政府将IBM“智慧地球”视为国家战略,投入大量资源在信息化医疗看护项目之上;再如欧盟以国家力量推动针对生活环境及服务的智慧产业发展计划,以及21世纪以来亚洲各国所提出的国家主导型建设项目,包括日本u-Japan计划、韩国u-Korea、u-Seoul计划、阿联酋玛斯达尔计划、我国智慧武汉、智慧深圳,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e-Taiwan、m-Taiwan、u-Taiwan计划等。本文以欧盟欧洲智慧城市倡议项目、阿联酋的玛斯达尔计划、韩国u-Seoul计划为例进行说明。

在欧洲,由欧盟主导推动的智慧城市项目,包括:第一,“欧洲智慧城市倡议”将城市智能化转型着重在建筑、加热与冷却、电力及交通运输等4个基本应用领域,项目出4个领域的大型示范运用期限与目标,让技术通过示范应用的实际成效验证,被欧洲各城市采纳;第二,“智慧城市与社区欧盟创新伙伴计划”聚焦于产业主导的创新,通过强化新型能源、交通及通讯服务等模式,解决需求侧的问题。同时,也协助与建立未来所需要的规范与标准。

中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推动的玛斯达尔计划于2008年动工,计划中的玛斯达尔城坐落在阿布扎比东南,面积约6平方公里,预定于2020年~2025年完成,总投资额超过180亿美元。整座城市预计可容纳1 500家厂商、5万居民及6万名通勤者。玛斯达尔计划由国家主导,目标为打造全球首座绿色能源智慧城市,城市区域内将完全实现零碳排放量、零废弃物,并采用以再生及清洁能源为动力的无污染汽车,垃圾及废水均可回收再利用,区内饮用水将由太阳能发电站供电的海水淡化厂提供。该建设方案通过建立经济特区的方式,提供免税优惠,吸引世界环保企业创立再生能源研究中心,期望未来发展成为世界新能源技术领先者及输出国。

韩国政府认为宽带信息产业将是下一波产业发展重点,韩国必须在u-City的各项宽带信息服务占有领导地位,同时促使城市更具国际竞争力,因此提出u-Seoul计划。该计划目标为建立一个让民众拥有高质量生活以及干净且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具体包括4项推动策略:即时服务、客制服务、智慧服务及整合服务。即时服务主要内容为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市民行动信息服务、幼童定位等服务;客制服务为依据旅客或民众个人需求,提供例如首尔市观光与文化、远距医疗、教育服务等信息;智慧服务主要为提供民众智能交通系统、污染自动监测、先进的街灯等服务等服务;整合服务主要内容为提供城市整合观测系统、公共设施管理系统等。

3. 大企业驱动型。智慧城市所带来的庞大基础建设商机,让许多国际大型企业积极布局,宣传充满高科技基础建设及服务的智慧城市形态,获得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全球信息科技公司及政府支持,试图从零打造充满高科技基础建设及服务的都市。本文以思科、日本电器公司(NEC)、日立集团为例进行说明。

网络设备公司思科认为智慧城市能够智慧运转,其关键在于让各种设备、设施能够联网并传回感测信息进行分析。因此,网络平台是智慧城市重要基础。思科提出智慧城市万物联网架构及雾运算,疏解M2M(Machine to Machine)物联网络产生的大量数据及云端运算压力。思科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已应用于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荷兰阿姆斯特丹及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城市。此外,思科还成立了“智慧+互联城市组织”,邀请包括旧金山、阿姆斯特丹、首尔、伯明翰、汉堡、马德里等众多城市参与。

日本电器公司(NEC)认为城市的建设分为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重构阶段,NEC提供五大主要技术:感应、认证、监测、控制与云端运算,将人、交通、信息、能源等四层的网络层数据加以整合,通过分析,正确预测出未来城市的变化,对城市的进化与居民生活提供最完善的保障。NEC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日本筑波市以及南非民政事务总署的电子化政府等。

日本日立集团关于智慧城市的基本观点为利用信息科技,衔接能源、水、交通及医疗等城市基础环境,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相处,包括没有能源?费的环保生产、提供恰到好处的居家生活、帮助不同年龄人群相互学习,以及顺畅的高效移动模式,让生活充满喜悦。日立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日本千叶市和冲绳、美国夏威夷智慧电网、我国的天津生态城等。

4. 公司参与型。企业以单独或联盟方式参与协助各国政府探索及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亦颇为常见,如IBM研究院协助美国迪比克市发展智慧可持续计划、葡萄牙Living Plan IT公司推动Plan IT Valley计划、我国天一众合协助发展智慧佛山计划、SAM投资兴建阿联酋迪拜网络城市等都是著名的实践案例。本文以美国迪比克市发展智慧可持续计划、葡萄牙Plan IT Valley项目为例说明。

美国迪比克市于2008年被命名为“最适宜居小城市”,总人口约6万。该市2009年9月与IBM研究院合作,发展“智慧可持续迪比克市”,共同打造美国首个智慧城市,运用网络、分析软件和数据传递装置等高新技术让市政府和市民实时监测和调整用水、用电天然气、公共交通、公共服务等信息,以打造节能、可持续发展城市。

葡萄牙Living Plan IT公司于2011年提出并主导Plan IT Valley项目,试图打造一个生态智慧城市。Plan IT Valley项目试图通过模块化建筑技术?低感测网络的安装成本,并借由工程与运营流程的创新,建设成本较传统方法节省30%,工期提早30%。该项目获颁2012年世界经济论坛科技先驱奖。

5. 公众参与型。城市由政府、企业与民众组成,因此,以人为本,纳入开放数据、信息分享以及公众力量开始受到重视,公众参与逐渐成为各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比较常见的方式是信息共享模式,由政府提供城市各项运作信息,再由民间、产业发掘需求,创造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潜在商机,成为另一股提升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力量,例如:美国纽约市政府举办手机应用程序Big Apps竞赛、波士顿推出手机应用程序APP让公众参与治理、巴西发展群众通报城市中无障碍空间问题工具、联合国与IBM合作开发公众参与工具等。

美国纽约市政府在2010年利用2万美金总奖金,举办纽约市手机应用程序大赛,吸引多达85组队伍参加,更有效率地使用纽约市数据库,3年内创造235套公共服务应用程序,合计60处官方及民间单位参与,并成功促使纽约市民及旅客运用政府数据资源。

波士顿市政府认为城市最大的传感器来源是每位市民的手机。因此,波士顿市积极设计推出各种手机应用程序,让市民能够参与城市治理,例如:2009年推出“市民连接(Citizens Connect)”就是让每位市民能够将在城市所看到的问题(如街头涂鸦、路面坑洞等)拍照上传至相关政府部门,让问题获得最有效的解决。

四、 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国际调查机构IDC的报告指出,全球已经启动或兴建中的智慧城市达一千个,未来每年将会以复合增长率20%的速度成长,而在2025年之前,全球经济重要城市将会有大幅度的调整,预期2010年~2025年间,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均名列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中,合计对全球经济成长贡献将提升28%,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新兴发展地区。

本文借由全球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探析世界脉动与未来发展方向:

1. 借由公私合营(PPP)模式,高度提升行政服务效率。美国佐治亚州的桑迪斯普林斯市借由公私合营(PPP)的方式,将行政业务,大量外包给民间企业,当地政府聘雇5名公务人员,通过市民满意度调查机制,及时掌握外包质量,提升市政操作效率。

2. 基于医疗、健康与自然共生等层面,提供舒适居住环境。我国海南省利用东岸万泉河中洲上的乐岛,建设成长期疗养观光地区,同时出于环境问题的考虑,规定在中州及河川两岸区域只能行驶电动车,以及通过太阳能发电或电力发电系统创造的再生能源,以建设一个适合市民居住的宜居新城镇。

3. 提供社群层级而非个人化的服务。行政服务主要是以社群为单位,但随着能源、交通运输、健康医疗等各种服务平台的扁平化,今后各种服务可能延伸发展出结合新产业的新服务系统与新生活方式。

通过上述的趋势可以了解到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会朝向多元尺度、多样层面的方向进行,而借由引入数字化神经系统,引领城市通过各接口了解多元信息,加以整合分析并回馈应用于城市建设,由单一的个体衍生至群体,达到有效协调系统间的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五、 结论与建议

纵观全球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已经完成城市基础互联网络设施的建造,正从数字科技网络的链接功能,迈向智能环境的创新应用阶段。借由这些创新应用让使用者体验“智慧城市”优质的生活模式,以创造新的生活文化风貌。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形成了良好的局面,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标准缺乏核心竞争力,城市项目与标准体系建设不同步,业务系统兼共享机制不健全等。在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中,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与企业、学界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创新开发模式和产品模式,积极推进建立技术更新,助力智慧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2):28-32.

[2] 马臻.智慧城市建设要点问题的思考[J].房地产导刊,2015,(3).

[3] 徐静,陈秀万.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1):13-15.

[4] 王广斌,范美燕,王捷,等.“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项目创新[J].上海城市项目,2013,(2):11-14.

[5] 汪玉凯.智慧城市要有顶层设计[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2):67-67.

物联未来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第2篇

为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发展智慧养老,根据2020年省市民生工程《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党的四中全会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强化基本养老服务保障,着力补齐城市居家养老和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大力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和医养结合深入发展,创新发展智慧养老,加快建设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工作目标

(一)完成城乡三级中心建设。

到2020年底,县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到100%。同步在乡镇辖区内,建设2-3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已建成的城乡三级中心要实现正常运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二)老年人补贴制度建立健全。

高龄津贴和低收入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全面建立,其中,高龄津贴惠及所有80周岁以上老年人,低收入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覆盖面不低

于50%。

(三)促进社会办养老机构发展。

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应补尽补。

(四)智慧养老创新发展。

2020年底前,全市建设不少于1家市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或遴选打造不少于1个市级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项目。

三、实施内容

(一)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建设

1、建设目标:建设市级养老综合信息平台,完善智能化养老服务系统,拓展服务功能,延伸服务范围,提升我市智慧养老服务服务水平。

2、补助范围和补助标准:市民政部门牵头或委托第三方对智能化养老信息系统和为老服务水平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运行市区居家养老呼叫系统和信息平台的社会组织给予以奖代补。各区政府为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免费安装固定呼叫器,并给予居家养老呼叫信息费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20元,所需资金由所在区承担。

(二)城乡“三级中心”建设补贴

1、建设标准。城乡三级中心建设标准按照《XX省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规范(试行)》执行。

2、项目管理。项目建设要严格落实招投标制、工程监

管制和合同管理制等相关要求。

3、实施步骤。县级民政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排定项目实施年度和建设规划,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并督促项目实施单位严格遵守和履行工程建设相关要求和程序。

4、补助标准。对新建符合条件的县级养老指导中心、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经验收合格后,市级给予每个15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

(二)城乡“三级中心”运营补贴

补助范围。符合《XX省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规范(试行)》的县级养老指导中心、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

补助方式及标准。按照设施规模、服务人数、服务内容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给予日常运营补贴;各级政府依托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向社会组织、企业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给予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补助标准由县(市)级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其中市级给予每个1万元的运营补助,并向社会公布补助标准。

实施程序。三级中心的运营机构向县(市)级民政部门提交申请,县(市)级民政部门审核后商财政部门确定后实施。

(三)健全老年人补贴制度

补助范围。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给予高龄津贴;对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范围的老年人给予养老服务补贴,经评估确定为中、重度的失能经济困难老年人,分档提高补贴标准,用于护理支出。

补助方式及标准。

1、继续实行高龄津贴制度:对具有本区户籍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80-89岁每人每年600元、90-99岁每人每年1200元、100岁以上每人每年3600元,资金由县(市)、区承担,实行打卡发放,按月发放到个人。

2、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具有本区户籍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6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100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其中80周岁以上的分散供养的城镇“三无”老人、城镇低保且空巢老人每月发放300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有条件的县(市)、区可适当扩面和提标。依托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发放电子养老服务券,充分利用智能化养老信息系统的为老服务项目,方便老年人就近购买养老服务。

未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电子券100、300元补贴的60周岁以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低保老人、分散供养的特困供养对象,鼓励各县(市)、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标准不低于30元/人/月,有条件的县(市)、

区可适当提标。原享受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补贴资金,由所在县(市)、区承担。新扩面的补贴资金,按现行财政体制承担。

3、实施经济困难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经评定为中、重度失能的低保、分散供养的特困供养老人,每月分别发放100元、200元的护理补贴,用于护理支出。补贴资金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分担。

实施程序。高龄津贴由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区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区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原则上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提供。

(四)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运营公办养老机构补助

补助范围。由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含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及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改制后成立的法人机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并依法在民政部门进行备案登记的各类养老机构。

补助方式及补助标准。

一次性建设补贴。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一次性建设补助不包括公办养老机构、公

建民营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改制后成立的法人机构、老年医疗机构、老年住宅、老年社区等)、日常运营补贴、贷款贴息补助、代养城乡“三无”对象、城乡低收入老人养老服务的政府购买服务补助,按照《XX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X政〔20XX〕X号)规定标准执行。

2、推进医养结合

补助范围。医疗机构举办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养老机构,享受其他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相关扶持政策。既符合《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建标144-2010)》,又符合《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版)》、《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2017版,试行)》,且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护理院、安宁疗护中心,可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依法在民政部门备案登记后,享受社会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

补助方式。一次性建设补贴、日常运营补贴、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参照社会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对社会办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的,给予一定补助。

实施步骤。各地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经费申报、审批、拨付、使用、管理和监督办法,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按照办法进行申领。

(五)实施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及困难、高龄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制度

1、继续实施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积极鼓励养老机构参保,实现辖区内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全覆盖。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保费标准为40元/床/年。其中,对于公办养老机构,省级给予每床20元的保费补贴,剩余部分由县(市)、区民政局统一支付。

2、继续实施困难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制度:落实《关于实施“银龄安康行动”的通知》(X老龄办〔20XX〕X号),进一步推进“银龄安康”行动,为全区60周岁及以上低保、五保和困难重点优抚对象的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投保标准为40元/年/人,保费市、区按1:1承担,各县(市)自行承担。各镇街要加强宣传,鼓励、支持社会老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

3、为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为具有本区户籍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费按现行财政体制承担。已通过“银龄安康行动”参保的80周岁以上困难老年人不再重复参保。

(六)推进养老智慧化建设

补助范围。对通过验收的市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市级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项目及符合《XX省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建设规范》要求的养老服务三级中心给予补贴。

补助方式及标准。对创建达到市级示范标准的智慧养老机构和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项目,给予一次性奖补。对创建达标的社会力量运营的智慧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其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日常运营补贴标准可适当提高,具体标准由市、县(市)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发展智慧养老若干政策的通知》(X政办〔20XX〕X号)有关精神确定。

实施步骤。市级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市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市级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项目创建标准,根据各县(市)、区创建情况经评估后下达补贴资金到县(市)、区级。对社会力量运营的智慧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补助资金由各地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经费申报、审批、拨付、使用、管理和监督办法,符合条件的智慧养老服务三级中心按照办法进行申领。

四、资金筹措

(一)资金来源。

各级财政一般预算安排的资金;各级福利公益金安排的资金,市、县(市)级福利公益金每年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不得低于当年本级留存公益金的55%;社会捐助资金;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

(二)资金管理。

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加强养老服务补贴、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的统筹衔接。社会办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经费中的一次性建设补助、贷款贴息补助仅用于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三级中心房屋

建设、设备、设施添置更新费用等。运营补贴仅限于设备添置、人员工资、人员培训、综合责任保险费用等。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各级民政局、财政局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市民政局负责编制规划、制定标准、项目实施督导;市财政局负责安排落实市级财政资金,督促市、县(市)级财政部门落实补助资金。

(二)部门协作,严格检查。

各级民政、财政等部门应加强协调,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级建立由民政、财政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研究和解决问题,部署阶段性工作重点和任务,制定详细工作计划。

(三)规范管理,严格监督。

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本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实施方案和经费申报、审批、拨付、使用、管理和监督办法。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自觉接受各级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新闻媒体和群众监督。

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运行方案

为切实发挥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作用,逐步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制定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运行方案如下:

一、主体责任

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由建设城乡三级中心的县(市)级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主体作为运行责任主体,各级民政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消防等部门按照职责承担监管责任。

二、运行措施

(一)明确运营主体。

鼓励各地将具有服务提供功能的城乡三级中心按照规定程序通过公建民营、委托经营等形式交由社会力量运营。培育专业运营主体,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鼓励以县(市)、区或街道(乡镇)为单位,将辖区内社区(村)养老服务中心(站)打包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管理。

(二)明确功能定位。

按照《XX省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指导规范(试行)》要求,明确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村级养老服务站功能定位。各地结合实际,制定

本地区三级中心建设布局规划和功能设置具体标准。

(三)加强人员配备。

政府运营的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人员配备要达到《XX省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指导规范(试行)》要求;社会力量运营的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要按照要求和实际服务需要完善人员配备。

三、管养措施及经费来源

(一)各地要落实三级中心法人负责制,完善法人登记。

(二)政府运营的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逐个制定运营方案,委托给社会力量运营的中心或站点,民政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

(三)各级政府直接运营的中心或站点,各级财政应将中心或站点的人员工资、办公经费、设施维护纳入预算给予统筹安排,社会力量运营的中心或站点应按照规定给予相应补贴,补贴标准和程序由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确定。

四、监管措施

(一)各级要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各地要制定绩效考核办法,严格对各中心、站点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与奖补政策挂钩。

物联未来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第3篇

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杭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杭州市委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我委依据住房和城乡_《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改发〔2020〕73号)及《关于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改发函〔2020〕15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了《杭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拟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各相关单位可结合实际提出修改意见,书面反馈意见(需加盖单位公章)请于2021年2月3日前反馈市建委科技处,并请留下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传真:87066617 邮箱:914977371@

附件:《杭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1年1月26日

杭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

工作方案

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城建”),是贯彻落实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是贯彻落实杭州市委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依据住房和城乡_《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改发〔2020〕73号)及《关于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改发函〔2020〕15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我市重点推进以下十个领域的工作任务:一是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构建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三维模型等的CIM平台基础数据库。二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实现基于BIM的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及监管。三是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实现全连接的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管理。四是智能网联车项目建设,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改进杭州智慧出行。五是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有效提升城市运行和管理水平。六是建设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加强城市安全智能化管理。七是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基础和应用支撑。八是建筑业智能化提升项目,以“新城建”拉动建筑工业化及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九是探索建立多主体创新合作模式,引导社会各类主体参与“新城建”。十是促进产业发展,打造“新城建”产业集群,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二、工作阶段

(一)近期工作目标(2021年底)。基本建设完成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初步制定CIM数据标准。开展部分BIM模型的入库工作,构建不同建设时期的建筑物入库模式。探索项目审批的BIM报建工作。明确包括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等基于CIM+的应用,并探索主题数据汇集模式。探索CIM数据的共享及机制。

(二)中期工作目标(2023年底)。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稳定运行,基本完成建成区范围内的地理信息、建筑物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基础数据库。全市部分建设项目实现BIM审批,重点建设项目实施BIM监管。部分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智慧社区建设场景应用基本成熟。CIM数据的共享及机制基本建立,社会企业投资建设的CIM应用场景投入开始市场应用。CIM标准规范逐步完备。

(三)“十四五”时期工作目标(到2025年)。基于CIM基础数据的城市运行管理、城市综合管理、城市安全管理及未来智慧社区等方面的场景大量应用,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方式有效转型提升。构建起以政府为引导,科研机构、投资机构、城市运营机构多方参与的CIM运营生态,打造杭州经济增长新亮点。形成完整的“新城建”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城市级CIM基础平台。构建城市大脑空间底座CIM平台,依托杭州城市大脑时空数据融合的能力,打造虚拟数字城市。

数据标准建设工作。编制 CIM地方数据库标准,面向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多领域的数据分类分级、采集建库、更新与共享应用的技术标准。按统一的标准更新、共享和协同应用城市公共的二维数据和三维数据。实现与部级、省级CIM基础平台互联互通。

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建立杭州市CIM数据基础平台,搭建和汇集城市三维数字底版,开展CIM+应用的先行试点,构建城市智慧治理应用场景。实现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浙江省施工图“多审合一”系统、杭州市亲清数字平台等省市各级平台,建立CIM数据与共享模块,实现城市多层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办公。建立CIM平台安全评价机制,不断提升CIM平台安全水平

基础数据信息模型建设。建立包含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BIM和基础设施三维模型、标准化地址库和实景三维模型数据库。以CIM平台为基础,开展云城、三江汇、大城北新城、亚运村等重点项目或区域的三维数据收集及展示工作,建立完善数据采集、入库、更新及管理机制。

(二)深化工程建设领域CIM的运用。

1.实施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服务。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策划、全流程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等应用场景,提供业务协同、区域评估、并联审批、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和信用监管等功能应用。

2.实施工程项目BIM审查。全面融合工程项目各类信息。在建设项目前期策划、施工图审查、联合验收等不同环节实现基于BIM模型的项目自动审查,推进三维地籍、土地立体化开发利用、工程建设项目BIM报建等应用试点。

3.实施工程项目施工全程BIM组织。以规模以上政府投资类项目为试点,推广施工组织的BIM模型运用。借助BIM模型探索建立新型验收模式,提升竣工验收的准确性。

(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1.实现对市政基础设施三维全息建模。针对重点单位等实现精细化建模,面向规划、城建、交通、给排水、消防等单位,提供应用服务界面,实现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的数字化协同。

2.打造全连接的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对城市主要的建筑、道路、园区、给排水设施等实现物联网设备和网络覆盖,将物联网实时动态数据与CIM数据结合,实现全市管线管网数据化、管网在线监控、运行管理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等功能,实现数字化连接设备上行数据采集和下行控制指令下发功能。

(四)智能网联车项目建设。以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和改善杭州智慧出行为切入点,紧紧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关键要素,打造杭州5G+车联网产业链的整体优势。

1.加快建设智能路网基础设施。部署智能路网试点改造工程,实现交通道路通信设施、视频监控设施、交通信号、交通标识标线智能互联,满足复杂的车路协同需要。在试点基础上,应用推广的智能路网技术和产品,建成一批互联网道路。开展城市公交、景区游览、特种作业、物流运输等典型场景应用以及信号灯优化、车速引导、拥堵提醒等效率类应用。

2.完善智慧出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出行综合信息服务产业,提高出行效率,加强信息监控环境建设,提升市民高效便捷、安全出行的获得感。完善智慧出行服务体系,培育面向未来的智能交通出行新业态。

3.大力发展高精度地图产业。面向智能网联汽车高级自动驾驶地图应用需求,打造高精度地图产业生态体系,实现高精度地图的多领域应用,保持我市地图产业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领先地位。

(五)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信息化和可视化治理能力,建立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等为一体的杭州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1.实现城市综合管理数据感知。汇聚目前分散在各部门及企业自建的城市管理相关数据。整合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市政设施、轨道公用等城市管理系统的各类数据,构建全市综合管理智能感知和数据中心。

2.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精细化水平。建设整合公共慢行交通管理、市容秩序管控、渣土管理、智慧市政管理、智慧水设施管理等行业智慧化应用系统,通过流程再造和模式创新,推进城市管理事项“一网统管”。

3.提升城市综合决策指挥与服务能力。以CIM平台为核心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全局层面的信息综合展示、智能分析、预研预判,形成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持续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民生水平和服务效能。

(六)建设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

1.建设城市安全韧性感知数据池。整合危化品、道路桥梁、气象灾害、易涝点、地下管网及其他灾害监测监控信息,建设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管理数据资源池。

2.建设城市安全韧性监测预警系统。整体提升防范城市生命线运行原生、次生、衍生和耦合灾害的能力。建立全市房建改建台账,提供道路、桥梁的智慧化巡检养护处置等功能,建立城市房建和基础设施管理系统。整合危化品生产、使用、存储、运输等感知监测数据,建立城市危化品管理系统。打造全市自然灾害与城市内涝监测立体一张图,建立城市自然灾害监测及城市内涝预警系统。

3.建设城市应急管理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对城市空间全时段、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实现对应急场所、应急物资和应急救援人员的有效管理和实时调度。建立城市安全管理平台与供电、水务、燃气等单位的协同处置机制。

(七)加快智慧社区建设。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目标,提升社区数据资源价值,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智慧化生活环境。

1.形成智慧社区全域数据归集平台。建立基于CIM技术的社区底图,实现各个业务条线的数据和业务汇集,建立社区管理的智慧化分析、辅助决策,实现社区安全管理的智能应用、指挥协同。实现小区、物业、街道、政府等多级多端互联互通,建立统筹、协调、响应及时的社区管理新模式。

2.形成社区众创共治和民生服务系统。结合CIM平台系统营造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交通、低碳、建筑、服务和治理9大场景,助力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构建平安、温暖、绿色、健康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

3.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强化CIM、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及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的协作,打造物业管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等场景应用,为居民提供智慧物业服务。

(八)建筑行业智能化提升。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载体,提升建筑业智能化水平。

1.推动BIM技术和建筑工业化双向共促。强化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建筑工业化基础构件标准库,通过构件标准库在设计阶段的应用,辅助开展建筑设计和方案造价。

2.探索建立建筑工业化全程溯源管理。按照工业化建筑构件类别、规模、用途等,从规划到建设、到运营,实现与各类建筑工业相关的数字化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形成统一完整的数字化档案,提升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的协同水平。

3.推动高品质绿色建筑的建设。结合绿色建材名录库的编制工作,推动绿色建材、物联感知产品在BIM设计中的应用,实现工程建设的高效益低排放,降低建筑建成后的运维成本。

(九)探索多主体创新合作模式。

1.统筹财政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保证政府性投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探索建立规范的投融资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力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城建”项目,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2.完善市场环境,促进各类主体的协同发展。通过数据开放、创新资源链接、技术研发应用等方式,培育面向政府—企业—公众生态体系。

3.加强引导科研投入。依托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的优势,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工作,组织开展“新城建”理论技术的前沿研究,建立我市“新城建”人才体系。加快培育现代产业化工人队伍。

(十)联动促进产业发展。探索推进“新城建”的产业导入路径,联动促进产业发展。

1.联动促进产业。梳理“新城建”具体任务框架和产业导入机会,绘制“一框一链”产业链图谱。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鼓励相关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位置信息服务、区块链等领域企业参与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2.加强产建对接。适时举办“新城建”开发者大会、相关领域对接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推进政产学研联动,着力形成咨询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开发、运营维护等产品和服务。

3.加强经济效果分析。建立“新城建”工作对城市经济发展效果的评价机制。加强“新城建”对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创造新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为扩大内需、发展新经济出谋划策。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新城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委办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完善协调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新城建”的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

(二)强化工作力量。抽调人员组建“新城建”专班,集中办公负责相关任务落实。其他相关单位依据“新城建”相关工作计划,组建专题建设小组,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鼓励第三方科研机构和专家参与试点建设,为“新城建”整体推进提供可行性研究、技术咨询和业务指导。

(三)完善政策法规。制定一整套保障“新城建”的政

策法规及技术标准体系。制定CIM数据管理办法,作为空间数据汇聚、管理、共享、考核及安全保障等工作开展的依据;制定BIM审批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BIM设计文件法定化;制定BIM团体组织管理制度,针对BIM团体组织、行业协会制定管理制度等。

(四)加强资金投入。建立“新城建”专项资金,发挥专项资金的统筹和引导作用,完善管理办法,加强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预算管理、立项审批管理、使用过程管理和使用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城建”投资与运营。

(五)完善监管评估。严格按领导小组的要求和工作计

划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对工作进度和效果的检查和督导,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建立监督评估体系,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评估评价工作。

(六)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开展宣传,加大对“新城建”

建设宣传报道力度,积极推广研究成果、产品和典型经验,提升全社会“新城建”建设的认知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新城建”建设环境。

物联未来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第4篇

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是省政府与中国联通签订的“智慧中原”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市信息化、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民生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

该项目由中国联通分公司承建,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省委省政府“智慧中原”的战略决策,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加快推进智慧基础设施和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加大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融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二、建设方针、原则和目标

方针: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协同推进、服务经济。原则:统筹规划、集约发展,整合资源、促进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完善链条、全面带动。

目标:争取通过三年的努力,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系统,把建设成为智慧应用水平领先,智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有中原经济区特色的智慧城市。实现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城乡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等主要目标。

三、年建设任务

该项目在强化新一代互联网、3G、WiFi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推进智慧政府、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民生等的发展。

(一)构筑“智慧网络”,打造“光网城市”和“无线宽带城市”,夯实“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集有线宽带、3G和WiFi无线宽带为一体的基础通信网络,提供便捷的全地域、无缝隙宽带接入服务。

建设无线宽带城市。加快3G网络覆盖,使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城乡、城区实现21M无线接入能力,重点城区达到40M以上;大力建设WiFi热点,覆盖政府、车站、商场、宾馆、酒店、高校、医院、商务楼宇、企事业单位等主要场所,达到56M无线接入能力。

实施光网城市建设,以无源光网络(PON)基础,重点区域实现光纤到户,提供100M接入;农村区域推进光纤进村,普遍达到4M以上接入能力。

企业宽带大提速行动,全面提速工商企业的网络带宽,服务企业快捷的开展电子商务。

进度安排:年12月底前完成建设计划。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智慧政府”:全力搞好已建成的大型政务应用系统的优化和延伸

1.升级、改造电子政务办公业务系统

全面升级、改造电子政务内网办公业务系统和网络,增加短信提醒和手机办公功能,实现四区八县统一接入,全市共享一套办公系统。

进度安排:年9月启动,10月底前完成系统建设,12月底前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市政府信息中心

落实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2.优化电行政审批和效能监察系统

目前,我市行政审批和效能监察系统已取得很好的使用效果。为进一步提升流程各环节处理效率,优化系统,实现短信提醒、催办,以及手机处理等功能。

进度安排:年12月底前完成需求、方案论证。责任单位:市监察局落实单位:市政府信息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3.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拓展延伸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支持电视+机顶盒+宽带、手机+3G等方式收看。在已覆盖乡村两级站点的基础上,继续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拓展,并向手机延伸,更好地满足随时随地随需学习的需要。先期依托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已建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党员手机远程教育系统,对全市城市及农村党员、村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及农村流动党员,实行手机远程教育。

进度安排:年6月省委组织部已完成全省3G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年9月起继续加快拓展延伸使用。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

落实单位:各县(市、区)组织部

4.城市应急指挥系统

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事件的预警和处理信息系统,整合110、119、120、122等应急系统,形成统一的公共事业灾难事故应急指挥体系,实现应急联动。

进度安排:年年底前,完成系统建设方案调研、编制。

责任单位:市应急办

相关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环境保护局、各有关单位

(三)智慧执法

1.智慧税务纳税企业网上申报管理系统(E税通),纳税企业可通过网络便捷的将纳税申报信息传送到地税部门,实现远程办税和手机办税。

进度安排:平台已建成,年9月起扩大推广使用。

责任单位:市地税局

落实单位:全市地税系统

2.智慧环保

环保监测系统借助前端各类传感器和视频监控设备,综合运用传感技术、定位、3G及GPS,提供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实时视频监控等功能,逐步建立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移动手机执法和应急指挥调度体系。

进度安排:年5月全省平台已建成并逐步完善功能,9月底前投入使用。

责任单位:市环境保护局

落实单位:全市环保系统

(四)智慧民生

1.智慧医疗

目前,我市卫生信息系统网络已基本覆盖所有医疗网点。以市卫生局卫生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求医向导、专家在线、健康教育、防疫提醒、疫情、远程医疗、药品追溯、电子病历等功能,便于医务人员和市民通过手机等方式获取诊疗信息和健康记录,全面提高我市医疗与服务质量。

进度安排:年12月底前完成平台建设,年完善相关功能并逐步投入使用。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落实单位:全市卫生系统

2.民生综合服务平台

建设市民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家庭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等社会服务,整合政府及公共事业服务,通过手机、短信、网站、市民卡等渠道,提供行政服务、行政投诉、社区服务、便民服务、企业服务等内容,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

进度安排:年完成建设方案调研、编制,年上半年完成建设,下半年推广使用。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相关单位:市公安局、民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局、市政府信息中心、住房公积金办公室、供电公司等。

3.市民卡

建设市民卡核心应用系统和服务平台,将公用事业、社会保障、金融支付及手机一卡通系统等各行业融合互通,逐步实现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交、公积金查询、商业小额电子钱包和水电煤气公共事业缴费和信息查询,以及整合商业服务企业会员卡等应用功能,实现“一卡多用”,给市民提供多种便利。

进度安排:年完成建设方案调研、编制,年上半年完成建设,下半年推广使用。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相关单位:市公安局、民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局、市政府信息中心、住房公积金办公室、供电公司等。

4.智慧城市体验馆

建设智慧城市体验馆,以多媒体、大屏幕、智能终端、无线网络、3D显示等技术为依托,集中模拟未来“智慧城市”多方面的综合场景,向社会公众普及宣传最新信息服务,让市民适应、了解、加入“智慧城市”生活。

进度安排:年底前完成方案调研、编制,年完成建设。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智慧交通物流

1.智能公交

依托3G网络,结合GPS、GIS技术,将车辆指挥调度、实时视频监视、公交信息功能融为一体,实现公交车辆动态管理、科学调度,有效提高公交管理和运营效率。

进度安排:年9月底前完成需求、方案论证工作,11月底前完成建设、试运行,12月底前正式推广使用。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落实单位:全市交通运输系统

2.空中车场

空中车场是基于手机定位、互联网、手机短信和电子地图等技术,建设面向货运司机和物流企业的运力资源共享平台和网上诚信货车平台,提高我市货运企业的配货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同时便于政府紧急状态下掌控全市运力资源分布,及时有效调度。

进度安排:平台已建成,年9月起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落实单位: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全市运输物流企业

3.智慧物流

建设物联网智能平台、智慧物流数据中心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依托3G网络,利用定位、视频等技术,推进物流产业园区、基地信息化建设,实现可视化智能管理,智能化物流配送,精确化管理外勤人员,随时掌握货物状态,形成高水平的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体系。

进度安排:年底前完成方案调研、编制。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落实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政府、全市物流企业

(六)智慧农业

1.推广应用12316“三农”热线针对农民需求,提供农作物栽培、中草药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畜牧、兽医、特种养殖、水产、林业、农机、农产品价格播报、政策法规、医疗卫生、法律咨询、投诉打假等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咨询解答,农民可利用固话或手机以语音或短信方式咨询。

进度安排:平台已建成,年9月起扩大推广使用。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

落实单位:市畜牧局、市卫生局、市林业局、市农机局

2.推广应用农机管理系统

农机管理系统获得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颁发的“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博览会”优秀案例一等奖,是基于手机定位技术,通过对农业机械的位置监控,有效引导农业机械的有序流动,避免跨区作业的盲目性。提高农机手的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提升农机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进度安排:平台已建成,年9月起扩大推广使用。

责任单位:市农机局

落实单位:全市农机系统

3.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

利用农村气象信息员、短信、大喇叭等信息途径,及时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南到农村,让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知晓,做好灾害防范,并以短信、图片、视频等形式及时反馈上报灾害现场情况。

进度安排:年11月底前完成系统的整合和升级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落实单位:全市气象部门

(七)智慧教育

1.推广应用“班班通”

“班班通”中小学远程数字教学系统,采用电视机+机顶盒+宽带的模式学习,荟萃了、乃至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重在推进城乡均衡教育,让农村的学校、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进度安排:平台已投入使用,年9月起继续向各学校及学生家庭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落实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全市教育系统

2.推广应用家校E通

家校e通是学校、老师、家长相互沟通的信息平台,通过手机短信、语音服务、家校e通网站等方式接收或发送信息,家长能够随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各种情况,与班主任及老师进行及时、便捷、双向的沟通和交流。

进度安排:平台已投入使用,年9月起继续扩大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落实单位:全市教育系统及中小学校3.推广应用手机家长学校手机家长学校,让家长通过手机“短信”免费接收家教知识、咨询家教问题以及进行家校联系的手机信息沟通服务。

进度安排:平台已投入使用,年9月起继续扩大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落实单位:全市教育系统及中小学校

(八)平安

1.“平安城市”扩建与联网

在平安城市一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视频监控设施,弥补监控空白区域;实现政府、企事业单位、加油站、公交车、客车等部位公共区域安装的摄像头与平安城市视频监控平网,以及手机视频监控。通过整合、扩建与联网,扩大平安城市指控中心监控的范围,进一步震慑犯罪,提高破案率。

进度安排:年年底前完成扩建工程,年10底前完成联网单位排查登记,年年底前完成30%目标单位联网。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落实单位:全市公安系统

2.新警务通

基于3G网络,通过智能手机终端与公安内网系统进行安全的数据交换,实现综合查询、信息采集、现场执法、违章取证等功能,以及对讲、定位等功能。

进度安排:年10月平台建设成功,年11月全市推广使用。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落实单位:全市公安系统

3.平安校园

综合利用视频监控、定位、RFID等技术,为学校提供视频监控、告警联动、平安短信、学生卫士等功能,实现校方管理人员远程手机监控,组成联动技防体系,提升校园的综合安防水平。

进度安排:平台已建成,解决方案成熟,年9月起扩大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

落实单位:全市综治办、全市教育系统、全市公安系统

4.巡防通

政法部门可以实现对巡防队员及全区的保安人员实时管理;在突发或危机事件中,通过语音和短信及时进行调度,帮助巡防队员或保安获得联动支援。

进度安排:平台已建成,年9月起扩大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市综治办

落实单位:市公安局、全市保安公司5.平安互助网农户家中发生包括盗情报警、紧急医疗、灾情报警求助等紧急情况时,利用固定电话或手机拨打特定号码(96110)来打开本村的大喇叭呼叫求助,是一种适应农村的技防手段。

进度安排:平台已建成,年9月起继续扩大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市综治办

落实单位:各县(市、区)综治办、市公安局、全市乡(镇)政府

(九)智慧企业

1.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以网站为依托,由供求专区、企业百宝箱、企业介绍与人才招聘、专家在线、消息通、等版块构成,实现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自助网站建设、网上办公、免费提供小型办公、财务等软件的使用等功能,达到聚集我市同城工业信息,促进同城工业信息交流,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目的。

进度安排:年底前完成平台建设,年正式上线推广。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落实单位:全市中小企业

2.起重产业集群信息化平台

围绕起重产业集群特点,结合已有信息化项目,开发建设集行情资讯、供求商情、企业营销、企业管理于一体的“起重”网上产业集群信息化平台,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的建设。

进度安排:年底前完成平台建设,年正式上线推广。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落实单位:县政府、起重工业园区

四、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切实推进项目建设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智慧城市项目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广项目,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各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学习,从建设和谐、文明的高度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二)强化领导,有序推进

研究成立年“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建设方案,督促责任单位落实,协调相关单位联动,全面完成“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任务。

(三)加强沟通,协调推进

建立定期沟通、分析的会议和通报机制,责任单位和相关单位要明确建设进度,分析研究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协调一致推进我市“智慧城市”项目建设。

物联未来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第5篇

北京国宇祥工程咨询公司认为国家已从战略层面上肯定了智慧城市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社会管理和城市运行水平中的积极作用,并成为国家鼓励支持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也为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

一、总 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建设单位概况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二)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

1、实施背景

2、实施必要性

(三)项目概况

1、拟建项目

2、建设规模与目标

3、主要建设条件

4、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四)主要问题说明

1、项目资金来源问题

2、项目技术设备问题

3、项目供电供水保障问题

二、市场预测

(一)项目市场分析

1、智慧城市简介

2、国外智慧城市建设

3、国内智慧城市建设

(二)市场需求预测

(三)主要竞争企业分析

(四)营销策略

1、服务策略

2、技术领先策略

3、客户定位策略

三、项目架构方案及商业模式

(一)项目总体架构方案

(二)重点领域架构方案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3、智慧应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医疗

7、智慧养老

8、智慧农业

9、智慧排水防涝

(三)项目B2B、B2C、O2O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四、场址选择

(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1、地点与地理位置

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3、土地利用现状

(二)场址建设条件

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装修方案

(一)技术方案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3、智慧应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医疗

7、智慧养老

8、智慧农业

9、智慧排水防涝

(二)技术要求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3、智慧应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医疗

7、智慧养老

8、智慧农业

9、智慧排水防涝

(三)设备方案

1、设备及软件选配原则

2、设备选型表

3、软件选型表

(四)数据中心装修方案

1、编制依据

2、装修要求

3、装修工程量及造价

六、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主要原料材料供应

(二)燃料及动力供应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

(四)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七、场地使用、公用辅助工程

(一)场地布置

(二)公共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4、通风采暖工程

5、防雷设计

6、防尘设计

7、接地系统

8、安防系统

9、消防系统

八、节能措施

(一)节能措施

1、节能规范

2、设计原则

3、节能方案

(二)能耗指标分析

1、用能标准与能耗计算方法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九、节水措施

(一)节水措施

(二)水耗指标分析

十、环境影响评价

(一)场址环境条件

(二)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项目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1、设计依据

2、环保措施

(四)环境保护投资

(五)环境影响评价

十一、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设计依据

2、设计执行的主要标准

3、设计内容及原则

4、职业安全

5、职业卫生

6、辅助卫生用室

7、职业安全卫生机构

(二)消防

1、设计依据

2、总平面布置

3、建筑部分

4、电气部分

5、给排水部分

十二、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组织机构

1、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2、管理机构组织方案

(二)人力资源配置

1、工作班次

2、项目劳动定员

3、职工工资福利

4、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5、员工培训

十三、项目实施进度

(一)建设工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十四、招标方案

(一)编制招标计划的依据

(二)招标内容

十五、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

(二)建设投资估算

1、建筑工程费

2、安装工程费

3、设备购置费

4、软件购置及开发费

5、期间费

(三)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四)项目总投资

(五)投资使用计划

十六、融资方案

(一)资本金筹措

(二)融资方案分析

十七、财务评价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1、项目测算参考依据

2、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二)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1、销售收入

2、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三)总成本费用估算

1、直接成本

2、工资及福利费用

3、折旧及摊销

4、修理费

5、其它费用

6、总成本费用

(四)财务评价报表

1、项目损益及利润分配表

2、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五)财务评价指标

1、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

2、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六)不确定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

2、盈亏平衡分析

(七)财务评价结论

十八、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十九、风险分析

(一)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1、规划风险

2、组织机构风险

3、人才体系风险

4、技术风险

5、资金风险

6、实施风险

7、运营模式风险

8、信息安全风险

9、支撑环境风险

(二)项目风险防控措施

1、规划风险防控措施

2、组织风险防控措施

3、人才体系风险防控措施

4、技术风险防控措施

5、资金风险防控措施

6、实施风险防控措施

7、运营模式风险防控措施

8、信息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9、支撑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二十、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 表:

1、附表1 项目设备购置费估算表

2、附表2 项目软件购置费估算表

3、附表3 流动资金估算表

4、附表4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5、附表5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表

6、附表6 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7、附表7 项目摊销估算表

8、附表8 项目折旧估算表

9、附表9 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物联未来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第6篇

城市大管家

今年上半年,作为福建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市,长乐市推出城市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平台由中国电信长乐分公司投资开发建设的“12319”城市贴心管家负责日常维护保障工作,长乐市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租用服务,为广大市民提供保姆式的贴心服务,形成政府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新格局。

从福建省信息化局公开的消息中获悉:“12319”城市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共具备9大平台:社会综合管理、数字城管指挥、应急指挥、我心长乐、应急指挥、生态安全监管平台、公共场所监管平台、安全生产监管平台、社区矫正平台、特殊车辆监管平台。受理中心受理市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按照政府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将吴航、航城两个街道16平方公里划分为142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管理员、协管员和督导员,每天开展巡查工作并做好记录,通过手持终端将巡查到的各类事件第一时间发送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将事件分类到各相关部门,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受理员还将获得的信息分类到各部门,同时跟踪事件办理情况,最后将事件办理结果直接反馈给市民。指挥中心每周对问题处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特别是对各联动单位超时问题情况进行认真审核,积极与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这种主动服务较之传统的部门单一被动服务,实现了城市管理由滞后向实时、由粗放到精细、由静态到动态、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通过观察发现,利用平台和网格化推进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做法已经在很多城市运行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城市网格化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其特点是,根据城市自身格局,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对于政府来说的主要优势是政府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

其优势在于,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管理手段数字化,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从个体到群体

像长乐市这样利用平台和网格化推进城市智慧化管理的情况在福建并不是个案,目前福建省开始酝酿在2013年至2015年间打造智慧城市群。并普及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的通信技术,加快推进“数字福建·智慧城市群”建设,大力实施健康、教育、就业、家政服务等便民、惠民系统工程,推动政府服务转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应用、健康服务、教育服务和就业服务等“数字福建”五大产业集群。

福建省政府还协同中国联通,对福建省电子政务内外网、云计算平台进行扩容升级,规划并实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建设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加快推进“数字福建-智慧城市群”建设和福建省电子商务产业、物联网应用产业、教育服务产业和健康服务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内容资源整合力度,实施便民惠民的公共服务工程,持续完善海西家政服务和就业服务能力,推动市民一卡通、掌沃城市等一批重点民生服务项目;加快“智慧平潭”建设与闽台一卡通等核心项目落地实施,为打造平潭综合实验区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尤其在智慧经济领域重点推动智能厂区、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商铺、智能酒店、智能渔业、IEN智能节能、智慧金融、电子商务、动漫运营基地、智慧城市开放实验室等11个“智慧经济”类项目,助力福建创新型经济发展。

其中智能厂区将从厂区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的管理、经营信息化需求出发,结合电信优势产品为全省各类企业制定智能化解决方案,重点推进企业管理系统、生产经营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客户关系系统、营销辅助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便捷、优质、低成本的信息化服务。智能物流将针对信息化发展不同阶段的物流企业,利用射频技术、二维码、卫星定位、传感设备等技术,积极推动定制化、一站式的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重点建设农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冷链物流物联网、物联网企业管理系统、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车辆货物定位、产品追溯、安全监管等功能,提升物流企业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物联未来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第7篇

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形成统一的智慧城市定义认知、建设模式和应用体系,智慧城市体系范畴仍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在智慧城市认知上存在差异,但包括纽约、伦敦、东京和首尔在内的国际大都市,都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有关规划和建设。“十二五”以来,我国也将智慧城市视作国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前沿理念和探索实践,智慧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已初步完成规划部署。尤其是对上海这样一个拥有2400万人口的国际特大型城市来说,在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城市安全与管理等多个方面,均面临着严峻挑战,建设智慧城市无疑是城市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2011年1月,《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构建实时便捷的信息感知体系,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全面深入融合,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9月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动员大会,宣布成立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正式印发《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着力围绕构建四大体系,大力推进24个专项和一大批重点项目,提出到2013年底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能级跃升、示范带动效应突出、重点应用效能明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相关产业国际可比、信息安全总体可控”的良好局面。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可以概括为“五个率先”和“五个第一”,即在国内率先开展大规模的光纤到户建设和改造、率先按统一服务要求推进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WLAN)覆盖、率先开展信息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率先开展信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编制、率先开展各类网络资源综合利用(即三网融合)试点;目前光纤到户覆盖能力和用户规模国内城市第一、WLAN覆盖密度和规模国内城市第一、城域网出口带宽国内第一、高清电视和高清IPTV用户全国第一、三网融合试点业务用户规模全国第一。

在宽带城市建设方面,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和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光纤到户覆盖总量已超过680万户,比2010年底增加4倍多(下同),光纤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市城镇化地区。全市实际使用光纤上网的家庭用户超过230万户,增加7倍多,占全市家庭宽带用户数50%。光纤上网家庭的平均互联网接入带宽超过16M,全市家庭宽带用户的平均互联网接入带宽超过8M。光纤网络覆盖能力和用户规模提前一年完成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目标,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光网城市”。同时,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规模也已覆盖380万家庭,增加3倍多,基本实现中心城市和郊区主要城镇的覆盖,成为国内最大的NGB网络,用户在覆盖区域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高带宽接入。

在无线城市建设方面,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已基本实现全市域覆盖;全市手机用户数超过3100万,其中3G用户数接近630万,是2010年底的倍。无线局域网(WLAN)在宾馆、商务楼宇、学校、连锁店、公共设施等各类场所累计接入15600处,建成AP超过万个,比2010年底增加倍,接入场所数和AP规模在国内城市中名列前茅;在全市140个主要公共场所开通了i-Shanghai公益上网服务,市民可在当天累计免费上网2小时,到2013年底将在公共交通枢纽候客区、文化场馆活动区、公立医院候诊区等450余处主要公共场所开通该项服务。早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就在世博园区内开通了全球首个TD-LTE演示网;2011年以来,又作为全国六个试点城市之一,建成了覆盖陆家嘴、世博园区、张江园区和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等区域约110个基站的TD-LTE规模试验网,完成了国家试验任务,目前正在扩大网络覆盖规模。

在通信枢纽建设方面,国际互联网出口宽带已接近500G,上海的城域网出口宽带也已达2460G,分别较2010年底提高57%和68%。

在三网融合试点方面,IPTV用户超过162万,手机电视本地月使用用户近50万,有线电视互联网接入用户超过30万,继续保持这些业务用户规模国内城市最多。特别是上海的高清电视和高清IPTV用户总量已达约45万户,开通高清电视频道19个,高清IPTV直播频道也已达11路,点播片源超过3万小时,成为国内“高清第一城”。

在功能设施建设方面,全市IDC机架数已超过18000个,比2010年底增加约50%。

经过近两年努力,各项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基本完成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进度。

信息技术应用覆盖面、渗透率明显增强

在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方面,以推进“五大行动”为抓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经济发展、市民生活等领域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应用的覆盖面、渗透率明显提高,对经济社会各领域运行和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智能城管”行动。适应上海特大型城市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的需求,聚焦交通、规划土地、环保等领域,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在城市管理网格化方面,深化拓展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在中心城区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向郊区延伸,到2012年底,完成400平方公里的郊区城市化区域网格化管理拓展,闵行、长宁、嘉定、奉贤等区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和功能,与区域社会管理相联动。在智能交通方面,初步建立了多渠道、多载体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公交电子站牌已在浦东、杨浦等部分区县开展试点应用;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展完善,2012年内完成上海区域所有收费匝口ETC车道部署,实现主线收费匝口ETC车道三进三出的规模;泛长三角区域“沪、苏、浙、皖、赣、闽”五省一市已实现高速公路ETC互联互通;上海公共交通卡与长三角区域互联互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数字惠民”行动。围绕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领域,通过数字教育、数字健康、数字社区和涉农信息化等工程的建设,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在教育方面,以“电子书包”为载体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在中小学校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上海终身学习网已建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党员干部教育、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8大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市民通过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等渠道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医疗卫生方面,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将为每位市民建立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实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截至2012年6月底,已完成市级平台与医联平台,以及长宁、闵行、闸北等6个试点区县平台的互联互通,汇聚近3000万个人基本信息、8亿多条各类诊疗信息,下一步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此外,覆盖全市34家市级医院的统一预约服务平台以及在各级医院陆续推出“一站式付费”服务,为市民看病就医提供更多便利。在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全市确定了浦东新区陆家镇街道等16家智慧社区试点单位,围绕生活服务、智能家居、公共服务等应用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建设。在为老助残方面,针对视力障碍人士“上网难”问题,与残疾人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部分政府网站(“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市残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上海静安”门户网站等)完成了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士上网办事和接受政务服务提供便利;上海无障碍数字图书馆进行了无障碍设计,提供了上千本有声电子书供残障人士阅读。针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部分区县搭建为老服务信息化平台,老年人通过电话、IPTV、移动终端等渠道可以进行订餐,预约各类家政服务。

此外,从2002年起,市政府每年都安排一项信息化项目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让市民切实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2012年的实事项目是基于电子账单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使用100万份电子账单,目前平台已接入17家公用事业单位,实现了账单查询、缴费提醒、网上支付和账单管理等功能应用。截至2012年10月底,已有94万用户申请使用157万份电子账单。

“电子政务”行动。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和网上行政审批,加强政府信息有序开放利用,推进电子政务协同应用系统建设,促进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在电子政务协同应用方面,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已于2011年底完成建设,目前40家单位通过平台开展业务应用,17个区县完成区级平台部署并与市级平台实现业务联动,在企业注册登记、企业投资建设工程并联审批等方面开展业务应用。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建立了政府数据服务门户和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平台,市建交委、市工商局等9个单位开展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试点,首批将对外开放179项数据产品和16项数据应用。在服务渠道整合方面,法人网上身份统一认证系统实现法人数字证书统一管理、一证多用、电子印章加载等功能,为各类法人在线办理各类政府事项提供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一证通”门户网站2012年8月15日上线,并设立了27个对外服务网点受理数字证书的发放和更新,目前已发放、更新证书万张。涵盖咨询、投诉、建议、办事等各类功能的非紧急类服务热线――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试开通运行,逐步汇聚整合政府各部门对外服务热线,形成业务受理、跟踪督办、处理反馈、市民回访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

“电子商务”行动。积极拓展电子商务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促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一体”,推动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支撑“四个中心”建设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上海市自2010年起连续三年重点实施电子商务“双推”工程,采用“政府贴一点、平台企业让一点、中小企业出一点”的方式,已扶持超过万家中小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有效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应用普及、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品牌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市场供求活跃繁荣。2011年,上海市被批准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500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国比重近10%。

“融合强业”行动。从信息化技术驱动、工业化需求牵引两个角度,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虚拟制造、敏捷制造和高端制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研发设计数字化,如中国商飞通过建设全球协同研制平台,向网络化协同设计转变,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化应用,带动了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推动生产制造智能化,如上海电气围绕核心产品部署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促进自主研发制造,提高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科技创新。通过信息化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如利用物联网、计算机仿真等技术,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能耗和污染排放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对全市700家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水平的监控和管理,提高了能效监测效率。2011年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为,预计到2013年将达到80。

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能级大幅提高

2012年1至9月,信息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2680亿元,去上年同期增长。从信息产业整体上看,规模稳中求进,能级逐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一是聚焦重点专项。重点实施大规模集成电路、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网络、新能源汽车与汽车电子、卫星导航等重点专项,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二是聚焦重要园区和产业基地。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已形成以部级产业基地园区为引领的产业格局,是国家软件名城,国家微电子、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软件等产业基地。当前,正在大力推进洋山云海数据中心建设,集聚金融服务、研发设计、咨询服务等高端数据中心,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数据资源集聚区;建设崇明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发展高端数据服务业,成为上海市“十二五”信息服务业规划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载体之一。三是聚焦关键技术。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发任务,是“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的主要承担地区。同时,聚焦突破高带宽网络、智能分析决策等共性技术,加强传感器、海量数据处理、信息安全等的关键技术研发。四是聚焦政策突破。制定出台落实_《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地方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加快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以营改增政策试点为契机,制定落实鼓励生产业从制造业剥离的相关政策,促进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加大

近年来,上海市圆满完成建党九十周年和“世游赛”等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任务,全市未发生重特大信息安全事故,城市信息安全态势总体可控。一方面,身份识别、容灾备份、网络监控、安全软件等信息安全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信息安全测评数字认证、应急防范等功能平台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城市综合信息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建设互联网安全监察支持系统等技术设施,提升监测互联网有害信息和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强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测评、综合检查等监管制度。

2013年是上海市全面落实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的最后一年,也是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的谋划之年,要依托能级不断提升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经济发展、市民生活等领域的广泛运用,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产业能级,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努力完成智慧城市建设第一轮行动计划的各项任务。

(本文由2012上海市智慧城市宣传周工作小组供稿)

延伸阅读

体验中心 零距离“智享生活”

近日,首批上海市智慧城市体验中心面向市民开放。除红星美凯龙2050/2500未来生活体验馆外,其他8家――云计算创新展示中心、天脉聚源新媒体云计算体验中心、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方式体验馆、智慧静安主题馆、陆家嘴街道智慧社区市民体验中心、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信息生活体验馆、东方有线NGB业务体验中心和南码头街道智慧社区市民体验中心,均免费对外开放。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信息生活体验馆

体验馆总面积约3288平方米,是未来信息生活的展示厅,让参观者亲身体验未来信息生活方式,在轻松氛围中了解信息技术应用,感受高速发展的信息文明。体验中心设乐活家庭区、无线个人区、企业区、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区、视频会议区、结束区等十个展区、100多个展项。通过逼真的社区场景结合先进的媒体互动技术,可以体验智能门禁、智慧物业、远程医疗、社区IPTV等各类业务,以及未来视频会议的真实效果场景。

东方有线NGB业务体验中心

体验中心面积约300平方米,充分展现了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建设成果,体现上海在推进三网融合试点中取得的成果,向市民展示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的应用示范。体验中心由现网业务展厅、创新业务展厅和VIP体验区三部分组成。VIP体验区里,提供通过对人体姿态识别来控制游戏画面的3D体感游戏,与IMAX影院一样逼真的声道环绕立体声,达到720p高清画质的专业级高清视频通讯,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的家庭安防、智能家居应用,涵盖市民所需衣食住行各方面资讯的电视虚拟社区等。

云计算创新展示中心

展示中心通过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创新展示和交流手段,向参观者介绍可见、可触、可应用的云计算产品和应用案例,切身体验云计算带来的便捷、舒适的工作生活方式,从而真正了解云计算的核心价值,推动云计算的发展与壮大。展示中心包含云揭秘、云之心、云体验、云间咖啡等功能区,从云计算概念演绎到设备展示、全产业链企业及产品展示、云体验以及产业支持政策与服务机构等进行全方位的展示。

天脉聚源新媒体云计算体验中心

体验中心分别面向三网融合、社区文化、数字教育等智慧城市的重点领域,为来访者打造近千平方米的体验空间,内有大量的高科技视频互动体验设施,连接了国内最大的海量电视视讯库。通过海量视频智能处理能力和视频互动展现技术,将云计算、无线互联网技术与文化、教育、政企管理等方面融合发展的一系列前瞻性应用,以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展现在参观者面前。

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方式体验馆

体验馆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主题,通过标准和规范化的客户服务体系,让参观者充分感受并开展自我健康管理,提供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是体验式健康教育和服务的公共平台。设有健康生活方式误区厅、爱心护脑主题厅、控糖降糖主题厅、智慧生活体验厅、健康促进教育厅等近10个展示区域。

智慧静安主题馆

展馆通过创意互动的传播手段,搭建集技术展示和市民参与为一体的“智慧城市”综合传播平台。分为门厅、序厅、时尚、社区、家庭、商务、政务和社会服务八个互动体验版块。其中,社区板块包括社区灾情防范、幼儿和独居老人的安全监控、社区一卡通使用、远程抄表等;家庭版块让市民体验足不出户就医、娱乐、购物、学习的方便。

陆家嘴街道智慧社区市民体验中心

体验中心展示的互动项目以城市建设中的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为核心,重点突出对城市建设和居民衣食住行具体生活中实际面临问题的破解方法、民生科技应用方法的整体解决方案。例如门禁管理系统、菜场管理系统、志愿者服务系统、社会保障电子商务系统等。

南码头路街道智慧社区市民体验中心

体验中心主要展示先进技术、产品和创新便利的服务方式在居民生活、社会各主体工作运营中的实际应用,包括智慧沙盘、社区平安、RFID无线射频技术创新应用、智慧小区、智慧校园、智慧家庭、互联网优质应用资源等展示区域。在智慧小区体验区域内,智慧医疗可为参观者测量血压、心电图等,并通过网络将测量数据实时上传提供至后台专家咨询团队,在10分钟内打印出专家诊断建议。

物联未来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第8篇

【关键词】金融IC卡 行业应用 校园

江门市开侨中学是广东省一所重点中学,全校师生约四千人,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新的需求不断涌现,原有的校园卡日益凸显其缺陷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以此为契机,积极向开侨中学推动金融IC卡的行业应用,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校园管理及金融服务,也为江门地区金融IC卡行业应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一、开侨中学“智慧校园”项目介绍

“智慧校园”是指将开平联社的POS机系统接入校园内,在校园饭堂、超市等消费场所安装支持小额电子现金支付功能的POS机,通过使用金融IC卡电子现金“闪付”功能进行支付,将金融服务、校务管理、校内服务做到了最佳整合。通过“智慧校园”项目的建设,学校将改变过去的多种证卡局面,新的校园一卡通集圈存、消费、身份识别功能于一体,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为在校师生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服务。

二、开侨中学“智慧校园”项目的主要做法

(一)周密部署,层层攻关

人民银行江门中支、开平联社多次与开侨中学、开平市教育局等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商议推广应用事宜,研究解决推广业务中存在的难点。由开平联社网点工作人员到网点负责人至开平联社和人民银行江门中支分管领导,基层社与联社联合营销,逐级攻关,开平联社最后成功获得该项目的承建权并得到校方的全面配合,如通过学校统一收集师生资料,首次即为近四千名师生进行批量发卡。

(二)制定方案,明确内容

人民银行江门中支联合开平联社深入学校调研、整体规划,对学校各方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切实以客户为中心,为其量身定做项目的推广方案,重点从学校软硬件环境建设、师生体验优化等方面做好设计方案,得到学校的肯定。

(三)分步建设,逐步上线

“智慧校园”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经人民银行江门中支和开平联社细致分析,决定采用“分步建设、逐步上线”的工作方案,圈存及饭堂、小卖部消费、校医缴费等作为“智慧校园”项目的首批重点功能,在暑假期间建设完成。门禁、图书馆借书、水电费缴纳、学费代收、教职工工资等其他功能逐步推进。既有效的控制了风险,又确保项目按时上线。

(四)适当让步,立足长远

金融IC卡多行业应用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前期投入大,短期收益较低,在项目投入上开平联社作出适当让步,不再坚持谁需要谁投入,而是谁进来谁投入。同时开平联社立足长远,认识到在金融IC卡推广之初也正是争取客户抢占市场的好时机,以此为契机,发展新客户开拓新市场。放眼未来,培养年轻一代的客户群体,扩大影响力。

(五)克服缺点,凸显优势

“智慧校园”项目克服了开侨中学原有校园卡缺点,尤其为开侨中学解决了财务管理的大问题。一是学生使用自助圈存设备进行自助充值,完全免去财务管理人员工作量;二是收费后的资金自动清算入账,减少现金收付环节,避免_和携带大量现金往返银行的风险;三是免除校园卡系统购置、升级、维护及校园卡卡片等成本;四是学校能享受更专业的金融服务。

三、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及成效

(一)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

开平联社为开侨中学“智慧校园”项目安装了电子现金收费设备50台、电子现金圈存设备8台,并建设了一个校园自助银行,首次投入共约50万元,后续每年的维护成本约5万元。

此项目首次在开平联社新开卡近四千张,后续每年新生新开卡约一千多张,为开平联社带来存款日均约100多万元,且均为低成本存款(电子现金账户不计息)。并且为开平联社与学校合作提供更多机会,后期计划推出的专业金融服务如学校教职工的工资、代收学生的学杂费、向教职工推销保险理财产品等,同时还通过此项目将该校学生家长培育为联社的潜在客户。后期推出的这些金融服务将为开平联社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

(二)项目初显成效

2015年8月中旬,开平联社与开侨中学合作建设的“智慧校园”项目正式投入使用。据统计,该校在全体师生正常到校后,仅9月份一个月就完成电子现金交易22万多笔。

今年8月份江门地区电子现金交易量为6万多笔。在该项目的带动下,9月份江门地区电子现金交易量激增到30多万笔,同比交易量翻两番。目前江门地区电子现金交易量在全省的排名已升至第五。其中开侨中学“智慧校园”项目9月份的电子现金交易量在江门地区占比达70%。从中可以看出,开侨中学“智慧校园”项目的成功推广,对江门地区金融IC卡多行业应用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金融IC卡行业应用推广下一步实践目标

为更好的在江门地区推广金融IC卡的行业应用,人民银行江门中支以“以点带面,全面发展”为建设目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加大推广力度,推广金融IC卡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成果,提升金融服务民生水平,推动江门市的城市建设。

一方面,人民银行江门中支组织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借鉴学习开侨中学“智慧校园”及国内其他金融IC卡行业应用项目的成功经验。通过人民银行江门中支的组织协调,将开侨中学“智慧校园”项目的经验进行复制与移植,目前计划应用于开平市的长师中学、教伦中学、开平一中、江门市一中、五邑大学等学校,据统计,目前有意向的几所学校在校师生四万人左右,人数是开侨中学的十倍。若能成功在这些学校推广金融IC卡,届时江门地区每月电子现金交易量及交易额将实现再翻三番以上。同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丰富与学校的合作内涵,提升合作层次,真正实现银校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另一方面,人民银行江门中支在教育行业的基础上,不断扩充金融IC卡应用的行业范围,不仅能在校园内发展金融IC卡年轻一代的应用群体,也可以为更多的普通老百姓提供便利安全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金融IC卡的影响力。如在大型菜市场、企业园区、社区等推广金融IC卡,园区应用中将电子现金、员工考勤、供应商管理、运营、结算等业务纳入金融IC卡应用,社区应用中将电子现金、社区门禁、停车场、代收水电电视电话费等费用、商户VIP卡等纳入金融IC卡应用范围。此外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积累,进行业务分析,有针对性的向市民开展其他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14】22号).

[2]廖凤华.金融IC卡推广应用的调查与对策建议,西南金融,2014(06).

[3]王栋.金融IC卡一卡多应用推进策略及发展趋势,金融电子化,2015(04).

物联未来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第9篇

智慧来袭,风帆正举。浑南区委书记阎秉哲表示:“适应浑南区现代化发展需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着力推进29个备选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优先开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建设,将智能化融人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打造全国一流的智慧城市建设典范。”

兴业、善政与惠民的目标相融合,大数据与云计算的产业相融合,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手段相融合……作为全国首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区,浑南区已基本形成了“以项目推进为抓手,以产业集聚为动力,以惠民、兴业、善政为目标”的建设思路,在“智慧沈阳”建设的大框架之下,先试先行、上下求索,根扎大地、天网行空,立意深远、智慧出征。

“智慧浑南”三步走五年建成全国首个智慧城市

据悉,浑南区要力争五年建成全国首个智慧城市。

事实上,浑南区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具备发展条件和优势。2012年,浑南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0%,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达55%,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的研发机构集中入驻,创新资源逐步聚集,己初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13年,浑南区完成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率先在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实现智能化应用,并成功进入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地区。随后不久,浑南区就提出进行智慧浑南“10146”工程的建设,一期打造“绿色、科技、人文”全运会;二期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浑南智慧新城;三期通过六大战略工程,打造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创造健康浑南、生态浑南、幸福浑南。

从浑南区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上看到,“智慧浑南”分三步走,力争五年建成全国首个智慧新城。其中一期即到2013年全运会前,进行“十大工程”建设,包括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工程、智慧交通工程、智慧安保工程、智慧市政工程、智慧全运村工程、智慧健康工程、智慧社区工程、智慧城管工程、智慧政务工程、智慧城市展示体验中心工程,实现绿色、科技、人文的全运会。

二期从2013年到2015年,进行“一个中心、四大工程”建设,重点建设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云计算服务工程、智慧信息服务工程、智慧楼宇服务工程、物联网产业服务工程,实现宜居、宜业、宜商的智慧新城。

三期从2015年2017年,进行产业升级、现代农业、文化创意、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民生发展六大战略工程建设,使浑南新区成为区域智慧信息中枢,努力把浑南新区建设成为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区。

伴随着浑南智慧城市的大力推进,“智慧浑南”的目标正越来越靠近。

六力并发推动大浑南地区“智慧崛起”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全球有200多座城市进行着智慧城市的试验,国内有500座城市正进行着智慧城市的试点,发展智慧城市已被国际上公认为是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造径。

乘骥驰骋,导夫先路。今年以来,浑南区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智慧沈阳”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从六个方面发力,营造台力推动大浑南地区“智慧崛起”的工作格局。

加强组织领导,发挥领导力。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智慧浑南建设上作领导小组,把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进一步加强了在全区层面的统筹协调。

设立专门机构,发挥协调力。将区公共服务中心、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和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三个机构整合为一个机构、一班人马,统筹组织实施全区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

开展顶层设计,提高驾驭力。完成了包含总体纲要、投融资计划、实施方案的《智慧浑南顶层设计》,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并列出了29个备选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建立三个储备库,增强支撑力。一是建立专家库,聘请IO名既有实战经验、又有广阔视野的省内外专家作为外脑,参与顶层设计、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案的制订、把关、审核;二是建立供应商库,现己汇集30余家能提供各类智慧应用解决方案的企业,以备优中选优制订实施方案;三是建立项目库。现已将21个拟开展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列入项目库,涵盖政务、审批、医疗、教育、社区、交通、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

设立两笔资金,增强保障力。一是设立每年2000万元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应用专项资金,对全区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项目予以资金保障,并实行归口管理二是设盘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产业基金。通过政府引导,吸引社会资金,以市场化手段促进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和大数据应用创业,一期基金募集规模已达2亿元。

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执行力。各区直部门和单位,凡是在浑南区开展全市智慧应用试点并取得实际成效的,凡是提出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付诸实施并取得一定进展的,年终绩效考评将予以加分,从而激励全区上下形成多点突破、合力发展的工作态势。

聚台资源打造大数据产业集群

一座智慧城市的“真智慧”,往往来源于大数据,兴旺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今年以来,浑南区委、区政府明确部署,要将大数据产业定位为浑南区主导产业之一,并依托已建成的产业园区,将大数据产业集群打造成全区第七大产业集群,在区域内智慧城市的发展中率先实现产业崛起。

措建创业环境。浑南区智慧办、浑南国家大学科技城管委会、孵化器企业建立了一体化的招商工作机制和团队,制定了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招商方案和计划,明确了招商顺序和重点。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还有“租用办公和研发用房享受租金补贴”、“创新创业项目可获得种子基金支持”、“高科技项目可获得科技专项资金支持”、“组建产业联盟给予工作经费补贴”等创业孵化政策。

培育数据应用市场。与东网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制定智慧浑南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运营方案,数据经过处理后,将向市场开放,供从事大数据应用开发的企业或创业者使用,催生更多的大数据应用企业。在开放政府数据的同时,还将与阿里巴巴集团、京东商城等电商合作,探索以市场化手段开放电商数据;与新松机器人等工业企业合作,探索在工业和生产业领域开发大数据应用,共同培育大数据应用市场。

打造大数据产业链。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浑南区汇聚了辽宁移动、辽宁电信和辽宁铁塔公司等基础网络通讯运营商,可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

在数据中心运营方面,东网科技公司的数据中心可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存储和计算环境。在数据生产方面,一是对通过实施智慧应用项目形成行业数据的企业,将吸引其落户浑南或在浑南发展壮大,东软、昂立等企业近年来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二是依托浑南电商基地,继续引进阿里、京东、苏宁等企业的新项目,积累更多的电商数据。在数据运营方面,将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托沈阳市大数据运营公司开展数据运营业务,及时有效满足各类企业和创业者的大数据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与相关单位和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和运营立足沈阳、辐射东北的大数据交易市场,使大数据生产企业的供给与大数据应用企业的需求实现高效对接。在数据应用方面,现已聚集了东泰教育、小艾网等行业大数据分析企业,并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建设“创客+”大数据创业孵化平台,吸引广大创业者开发各类大数据应用,形成浓厚的大数据应用创业氛围,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四措并举在智慧沈阳建设进程中先行

“智慧沈阳”建设是一盘大棋,既要统等规划、协同推进,防止重复建设、信息孤岛,又要不失时机、有所作为,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形成实实在在的成效。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区,浑南区拥有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首批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国家电了商务示范基地等发展基础,正在“智慧沈阳”的整体框架下,进一步明晰方向和定位,建立“四个工作机制”,实现“四个先行先试”。

建立市、区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全力争取全市统筹实施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沈阳新社区、大交通平台等在浑南区先行先试。其中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项目中,将统筹全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人口计生和综台管理等六项应用服务系统,建立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健康信息动态更新,并将与沈阳城市云医院建设同步,让浑南居民率全市乃至全省之先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建立智慧城市供应商与区政府各部门对接合作工作机制,在开发新的智慧应用上先行先试。一是启动或继续实施一批体现浑南区特点特色的智慧应用项目,包括公共服务中心、智能交通、三维管网、智慧政务等:二是启动实施一批行业智慧应用项目,包括智慧审批及网上并联审批系统、企业网上综合服务平台、智慧教育系统、智慧工地系统、智慧旅游系统。其中,智慧政务已经开展了两批试点工作,区建设局等lO家单位已实现政务上网,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工作流程,促进了法制型、服务型政府建设。

建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工作机制,在建设安全、完备、高效、廉价的网络和数据环境上先行先试。深入推进光纤入小区、无线WIFI网络和3G/4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建立智慧浑南数据库,开展数据连通、存储、清洗、脱密和运营业务。其中,智慧浑南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营将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好参考,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商机,为群众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建立大数据交易、招商和创业孵化工作机制,在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上先行先试。加快沈阳市大数据运营公司、大数据交易市场的落地和运营,建设大数据应用众创空间,以此促进大数据产业链招商和大数据应用创业,汇聚更多的企业和创业团队向浑南加速聚集,使浑南成为东北地区大数据交易最活跃的区域。

惠民为旨建设全市一流的数字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的跃进,不仅打开了城市的智慧之源,同时也打开了大浑南的活力之源、便利之源、幸福之源,这在浑南区公共服务中心的数字公共服务平台上可见一斑。

创新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该平台城市巡查管理面积已达到平方公里,实行了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不留死角、及时发现、快速处理、快捷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将全区执法、环卫、绿化、城管人员纳入城市市政设施和突发事件巡查体系;普通市民可将发现的城市管理和民生诉求问题发送至统一的受理平台进行处理。

建设民生诉求系统,实现民生服务精细化。该平台实行以浑南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区和37个委办局、社区为支撑的二级联动管理,将全区15个委办局公开投诉电话整合到系统平台,建立“31314949”浑南区民生诉求热线电话,并将民心网、“96123”热线、市长信箱等群众诉求纳入平台,形成全区一站式受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