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结 大学电路知识点总结(通用3篇)

大学电路知识点总结(通用3篇)

 2024-03-26 13:42:58    admin  

大学电路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电子线路》 教学方法 中等专业学校

中等专业学校的《电子线路》学科具有知识点分散、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分析方法较难掌握等特点,再加上学生基础普遍不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不思考并掌握好的教学方法,很难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增强《电子线路》的教学效果,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形象化的教学、善于总结和“三步法”。

一、使枯燥的知识形象化

《电子线路》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显得很抽象,如何把抽象的东西讲明白,需要动一番脑筋。在教学过程中,常会有一些枯燥的、难理解的概念,这时可运用生活中或自然现象中的类似现象来类比,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在数字电路的教学中,逻辑符号多不容易记忆,于是我进行了较为形象的讲授,如门逻辑符号的记忆,大于等于一个1出1。非门逻辑符号的记忆,1出0。同或门和异或的表达容易混淆,因此我研究同或门表达式的特点,从“同”出发,里面外面都是圆(里面的点也看成圆),这样可以区别同或门异或门。

又如半导体材料中存在两类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空穴的概念比较抽象,难理解。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次演唱会上,将每个座位上的观众看成一个价电子,被束缚在座位上,突然,前排一位观众因某种原因离开座位跑出教室,这个观众就成了一个自由电子,并且他的座位就空了出来,而后排的观众为了更好地观看,依次向前移动一个座位,空的座位最终移到了最后排。因此观众向前排移动可以等价看成空的座位向后移动,利用这个比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穴真正的物理意义,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实验法和仿真形式来教学。

二、善于总结

《电子线路》的知识点比较散,容易遗忘,梳理知识点并加以总结是非常必要的,对《电子线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方法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较为关键的是要紧紧抓住书本上的各个知识点,不仅使学生了解各知识点的本意,还要让学生知道它的内涵和外延,深入理解,牢固掌握。

前一阵子,一位化学老师将一位著名歌手的曲子用一些化学概念重新写了词,非常好,对学生很有帮助。于是我在教学上也总结了一些规律,用朗朗上口的语言总结了一下,比如在反馈类型判别的教学上,我总结出:一点出为压,两点出为流。一点入为并,两点入为串。并入阻小,串入阻大。压出阻小,流出阻大。压稳压,流稳流。又如在三极管放大状态的判别上,我根据三极管放大状态时各级电位的特点总结出:发射结正偏,集电极反偏,各级电位顺着箭头愈来愈低。

《电子线路》的教学内容多而复杂,但是知识体系和内容又有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第一章晶体二极管和二极管整流电路与第八章直流稳压电源组合在一起,将第四章负反馈放大器与第六章正弦波振荡器组合在一起。

三、三步法的应用

1.二极管状态判别三步法。

第一步:从电路中移开二极管,电路因移开二极管留下开路点a、b。

第二步:计算a、b点电位Ua、Ub,或者计算开路电压Uab。可以运用解简单直流电路或复杂直流电路的方法进行计算,如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等。

第三步:根据Ua、Ub或Uab进行判断,若二极管的正极电位高于负极电位则为导通,若二极管的正极电位低于负极电位则为截止。

2.稳压二极管状态判别三步法。

第一步:从电路中移开稳压二极管,电路因移开二极管留下开路点a、b。

第二步:计算a、b点电位Ua、Ub,或者计算开路电压Uab。可以运用解简单直流电路或复杂直流电路的方法进行计算,如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等。

第三步:根据Ua、Ub或Uab进行判断,若稳压二极管的反向电压Uab>Uz(Uz稳压二极管稳压值),稳压二极管实现稳压作用,若稳压二极管的反向电

3.电容两端电压计算三步法。

第一步:从电路中移开稳压二极管,电路因移开二极管留下开路点a、b。

第二步:计算a、b点电位Ua、Ub,或者计算开路电压Uab。可以运用解简单直流电路或复杂直流电路的方法进行计算,如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等。

第三步:Uab即为电容两端电压。

4.集成运算放大器线性运用三步法。

第一步:确定同相端电位,运用虚断的概念和解直流电路的方法计算同相端电位。

第二步:得出反相端电位,运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线性运用时虚短的概念:即U+=U-,得出反相端电位。

第三步:列出反相端电流方程,计算出输出电压Uo值或者电路放大倍数Av。

5.触发器波形分析三步法。

第一步:在时钟脉冲CP上画出上升沿或CP脉冲下降沿。

第二步:在时钟脉冲CP上升沿或时钟脉冲CP下降沿同一时刻找出JK或T或D的值。

第三步:根据触发器功能真值表及Q的初态值(或运用状态方程),确定脉冲作用后的Q值。

总之,《电子线路》的知识是抽象的,学生难以掌握,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探索、总结,则《电子线路》的教学质量一定会获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大学电路知识点总结 第2篇

关键词 联系推进总结对比电子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S1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历届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都比较重视,本课程有较强的实用性,学生也颇有学习兴趣,这是搞好本课程教学的良好基础。但由于学生有关基础知识差,对本课程的内容和分析方法都很陌生,在学习中学生常常感到有较大的困难。比较突出的是觉得内容庞杂、繁多(电子器件种类多,电路类型多,概念符号多,分析方法多)、零散。既有单个元件,又有集成组件;既有交流电路,又有直流电路;既有模拟电路,又有数字电路,还有各种具体应用的单元电路,理不出个头绪。加之课时较紧,进度快,觉得很难记忆、巩固。印象不深,学了没底,甚至产生对本课程的畏惧情绪,对搞好教学极为不利。

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探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必须遵循中职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课程内容的编排上的规律。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各部份内容安排的意图,发展规律和各部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逐渐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完整的、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为此在《电子技术》教学中,自始至终抓住“联系推进,总结对比”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作法:

1.根据中专《电子技术》将课程内容大体划分成四大部分

电子器件(包括其他章节部分中的有关内容);放大、振荡电路:包括交、直流(运算放大)电路和正弦波振荡电路;脉冲数字、逻辑电路;整流与逆变电路。

2.将电子器件作为整个课程的物质基础,进行重点教学。

在教学中,为同学生的物理及其它有关知识衔接起来,一开始加强学习巩固半导体基本知识,引出电子器件共同的基本结构――PN结。之后,由简到繁步步推进、有机联系到二极管(利用反向击穿特性的稳压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可控硅,单结晶体管,以及管路结合的集成电路组件,即可把电子器件的内容系统的联系起来。为了加深印象,突出各种器件的特点,便于记忆巩固,避免内容的零散,向学生推荐一些小结表格,便于学生及时小结对比,便于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巩固。

3.把课程各大部分内容有机联系,推进教学。

在搞清楚电子器件的基础上,本着“管路结合,管为路用”的原则,把课程内容自然联系推进到各大部分,其关系可表示如下:

根据电路所处理信号的不同要求,可将三大电路有机联系起来,可用以下关系反映:

4.抓住电路的矛盾发展把教学内容步步深入,通过总结对比,让学生发现知识演绎的清晰脉络,从而找出所学知识的结构,理出知识的“头绪”。

以振荡、放大电路这部分为例:以基本放大(固定偏量)电路为典型,本着“能放大,不失真”基本要求,引出电路的基本组成,作用原理,分析内容和分析方法,特点、使用场合等,讲深讲透。在此基础上:

从热稳定要求联系推进到分压式偏置电路;

从弱信号放大的要求联系推进到多级放大电路;

从改善放大器性能的要求联系推进到反馈放大电路;

从功率要求上联系推进到功率放大电路;

从直流(甚至低频)信号放大联系推进到直流放大电路;

从正弦波信号的需要联系推进到振荡电路。

本部分内容最多,在教材安排上是重点之一,能否学好,可称是本门课程入门的标志之一。所谓“内容庞杂繁多,零散”,在本部分很明显。如果只把各部份孤立起来学习,就会学生给学生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理不出头绪”的困难,更说不上记忆、巩固。只要掌握了本部份内容系统性和连续性,各种不同电路结构,作用原理大体相同,而其区别和特点不多,但很突出,再加上及时小结对比,“头绪”自然出来了。只要学生经过一番认真努力的学习,这内容是不难掌握的。

在电路的小结中,向学生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5.根据电路的本质将各部份有机联系,利用其功能的演绎,使“繁杂”的知识单元形成简单知识结构主干,在教学中反复揭示这一结构主干,让学生有宏观的知识结构体系,也可有效克服学习中的“零散”感觉。

如在脉冲数字,逻辑电路这一教学中抓住数字信号的变化这一本质;

从数字信号的形成推进到矩形波形成电路;从数字信号的不同逻辑关系,推进到基本逻辑门电路,组合门电路;从数字信号的记忆、存储,推进到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在详细介绍各单元电路结构、功能、应用过程中,给学生揭示如下知识结构体系:

这部分电路相对独立,也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之一。通过各单元电路的电路组成功能应用的详细介绍。利用表格小结和上述单元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有机联系,总结对比,从而将“零散”知识组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电路的其它部分,在分析内容和分析方法上都有一些明显的差别,可提倡由学生自己去小结对比,印象更加深刻。

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必须不断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代替不了学生的主观努力。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经验去不断创造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学相长,师生密切配合,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友汉主编《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大学电路知识点总结 第3篇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法;差分放大电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差分式放大器是模拟电子电路中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由于其输入输出方式灵活,电路形式多样,给初学者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1 以疑引路,导出问题

问题是启发思维的源泉,是深入学习的动力。所谓问题式教学,就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发展性教学的一种思想方法。它以问题贯穿始终,通过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实现教学目标。问题式教学中问题的提出至关重要,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形成波浪式的教学结构,把“问题”作为组织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纽带。

差分放大电路在传统授课模式下一般先进行静态分析,再按照接入方式,研究其单端或双端输入、输出时的差模和共模特性,求其各参数;先分析基本差分电路,再分析带有电流源的差分电路。由于电路输入、输出方式较多,公式容易混淆,结果可能是学生感觉很难理出头绪,计算生搬硬套,无法掌握电路的本质特点。

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则首先设置疑难情境,提出一个实际的案例:在工业控制中,由传感器得到的温度、流量等变化缓慢的信号需经过直接耦合的放大电路进行放大,而直接耦合的放大电路不可避免会产生零点漂移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会一般会反应出利用射极温度补偿电阻Re以稳定电路,但电路的增益也由原来的变为,增益随之降低。有没有更好的一种电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该问题与所学相关,难度适当,激发了学生一探究竟的学习兴趣。

2 思疑议疑,解决问题

形成电路

学生要解决上述疑难情境,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调动自己的所有知识储备来分析问题,主动思考并学习重要知识点。要解决上述问题达到稳定静态电位抑制温漂,可将原共射极电路镜像,使得输出电压取两个集电极电位差,这样输出就只有动态变化分量,克服了零点漂移。然后可将电路进行简化,Re、直流源合并,为使输入输出都能从0开始变化,电路加入负电源,最终形成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

在电路成因及组成这部分,并没有直接将电路在PPT上打出来灌输给学生,而是一步步由已学的电路形式,逐渐演变为带有克服零漂能力的差分放大电路。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以此为切入点能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顺利导入新概念,并使学生对差分放大电路的特点建立鲜明的印象。

电路性能分析

在进行电路性能分析时,弱化以往对输入输出方式分类的介绍,而是沿着问题的思路逐步展开。在引入差模、共模概念进行分析时,以外界的环境变化和电压波动的因素为例,这种影响对差放两边来说为同一背景,则可用一对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信号来描述,即共模信号。而把另一种极端情况即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称为差模信号。而更多的实际情况则是两边输入信号没有任何的关系,称之为比较信号。

3 总结释疑,得出结论

总结是讨论式教法中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它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从大量的讨论信息中归纳提炼出有价值的规律或结论,是透过信息表象对知识本质的升华与提高。教师的讲评要简练、准确,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归纳、总结的空间。为了能够圆满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还有必要增加一些课外知识,使学生所学进一步提升。总结是对问题式教学的一个总的回顾,整个认识过程以问题的提出为始,问题的解决为终。

对于差分放大电路,可以总结为4点:

1)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都可分为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叠加的形式,单端输入和双端输入没有本质的区别;

2)差分放大电路能够放大两个输入信号的差值即差模分量,而抑制输入信号中的共模分量;

3)差分放大电路在双端输出时,利用双倍的器件换取了对共模干扰信号的抑制作用;

4)差分放大电路在双端输出时,对共模信号抑制的实现是其对称的电路结构。

4 自主质疑,扩展问题

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可尝试让学生把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继续扩展问题,使问题进一步升华。例如,对于差分电路,学生发现:发射极公共电阻Re的阻值增大是有限制的,辅助电源不能过大,从而提出“采用什么办法能实现既有较低的直流辅助电源,又能有较大的交流等效电阻”?学生从已获悉的知识中发现三极管工作在恒流区正好符合这个条件,所以用晶体管代替Re,于是得到带恒流源的差分电路,其抑制零漂的能力更强。

又如,在实际应用中,差分放大电路往往作为多级放大电路的第一级使用,要求其输入电阻越大越好,如何实现?上述对差分电路的分析是基于理想情况讨论的,即晶体管的参数是完全相同的,实际中两个晶体管不可能完全相同,如何增加相关电路,调整电路的对称性?在这一部分教学当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延续到课尾,让学生再提问题,以便课后进一步去探究、去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5 总结

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