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结 交互设计项目总结(汇总5篇)

交互设计项目总结(汇总5篇)

 2024-02-10 11:38:53    admin  

交互设计项目总结 第1篇

交互设计,是一门定义交互系统的构架与行为的新设计专业,是研究人工制品或系统与其用户或参与者发生交互行为的科学方法。相对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带有“纵向”特征的传统设计专业而言,交互设计则更具有“横向”的属性,因为当我们用“交互”的观察方法去审视上述这些设计领域时,会发现所有的人造空间、硬件设备、软件产品、交通管理、移动工具、可穿戴物品、售后服务等人造系统中,均存在大量的人机交互问题需要我们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如果交互设计仅仅被限定在计算机、互联网领域是完全不够的,它的最大魅力在于令人造物品由硬体到软体、由视觉到触觉、听觉、味觉均能与人发生良好的互动效应,创造完美的服务体验。

从用户角度来说,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让人愉悦的技术,它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同产品交互时彼此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提供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令人机交互过程的效率得以增强和扩充,在产品与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友善、互动的有机关系,高效地服务于使用者。从交互设计师角度说,交互设计首先要进行用户研究了解特定设计主题的背景和相关信息(如用户的使用习惯与行为模式),继而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以及行为相关的形式,并从可用性和情感因素等方面来评估设计质量。交互设计虽然与系统的界面设计关系密切,但其重点关注的是和系统行为相关的界面部分,着重于提高用户的体验,而不是其他的。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要和许多产品产生“交互”,从定时叫早的闹钟(或提供了闹铃功能的手机和电话机)到热早餐时操作微波炉,从打开电脑或iPad浏览网站、电子邮箱到用遥控器观赏电视节目,从在地铁自动售票机前投币购买单程车票到从ATM机上取款,从用手机播放MP3音乐到途中随机拍下图片后上传至个人的微博……我们已被各种人机交互行为所围绕,在享受良好的交互设计提供的便利服务同时,也会有如下的糟糕体验:当你在广州琶洲广交会展馆的地下停车场,因忽略自己的停车区位而找不到车子而抓狂的时候,当你用电话查询自己的银行账户时,因喋喋不休的录音提示你如何操作而心情烦躁的时候,当你买了一台新的数码相机,一脸茫然地面对使用手册的时候,当你心急如焚地在人行斑马线端头苦等绿灯亮起的时候,当米身高的你在火车站售票窗口,需费力地压迫弯下腰来与窗内坐着的售票员交谈时……你已经在遭遇“交互设计”缺失的困扰了。而展馆地下停车场的指示系统、电话银行的查账系统、数码电子产品的用户手册、交通红绿灯的时长、火车站的售票处都是经过“设计”的、甚至是符合“国标”的。但这些所谓的“设计”均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弊病,忽略了设计的核心价值――与人互动、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者。

如前所述,交互设计呈现出对传统设计专业的“横向”切割特性,预示着其在这些设计专业中具有被吸纳、融汇与进化发展的广阔空间。交互设计作为一门设计教育的专业,最早始于_年的伦敦皇家艺术学院(RCA),由格林・克莱姆顿-史密斯(GillianCrampton-Smith)教授创建了交互设计的硕士学位(初始名为“计算机相关的设计”,后改名为“交互设计”)。2001年,她在意大利都灵省的小镇Ivrea创建了交互设计研究所,专门从事交互设计的研究和教育。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设计院校已普遍开设了交互设计专业与课程。

交互设计项目总结 第2篇

关键词:交互学习 探究式教学 高职会计

一、引言

在目前高职会计教学中,教学目标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对知识的个性需求,教学方法未充分顾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不同水平。

随着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的广泛普及,探究式教学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许多著名的西方教育学家的教育主张中就出现过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比如赫胥黎、斯宾塞、培根、布鲁纳等。我国探究性教学理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探究式教学理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探究中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教学领域的探究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案例教学结合的研究。探究式教学引入高职会计课程教学,通过创设案例,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实训实验,发掘学生探究潜质;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在高职会计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d趣,以及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

如何更高效地进行探究式教学?如何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果?有赖于技术与资源两方面。交互式学习平台能够将技术与资源整合,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创造良好条件。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我们采用问卷方式对会计专业大三学生的教学进行调查,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通过网络链接和手机二维码同步进行,共收回182份问卷,占会计专业大三学生总数的,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通过问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学生个体差异与班级制授课的矛盾,不利于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发现,随着专业课程难度加大,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比例呈现下降趋势,掌握一般的学生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同时掌握较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目前采用的班级授课制,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是针对大多数学生设计的,而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下会出现随着课程难度增加,学生个体差异无法解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潜能和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两级分化渐趋明显。详见图1。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矛盾,学习兴趣不高。高职会计教学由于场地与学时的限制,无法同时满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学生认为难度较大的内容,如的学生认为金融资产学习难度较大,有和的学生分别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较难掌握,一方面在实习过程中很少能够接触,另一方面由于较难获取企业实际案例,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尽管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会计课程知识点多与课时限制的矛盾。在被调查对象中,有的学生认为会计课程知识点多,有的学生认为会计课程比较难懂,这与高职学生对企业经济活动和业务流程缺乏了解有关。由于课时限制,在课堂上学生无法达到准确领会、理解和掌握,需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复习,但是根据调查,仅的学生课外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时间达到2小时及以上,的学生为1―2小时,而且我们也了解到学生的课外学习主要是指完成布置的作业,对所学知识巩固的主动性不强,学生也反映目前可供课外学习的资源不够丰富,便利性也不够。

三、交互学习平台在高职会计教学应用中的功能分析

(一)在线学习课程。课程重点、要点采用3―5分钟的短视频会以二维码的形式提前下发给学生,课程内容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支持碎片化学习,打破会计学习枯燥、抽象的特性。平台中设计练习、测试、抽奖、互动游戏等多种交互活动,并建立反馈机制,学习者与系统进行的每次交互都能得到及时反馈,体现微课性、交互性、体验性等特性。

(二)智能化教学功能。通过智能化的互动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难度以多样化的方式实施个性化分层,创建不同的小组组合方式。针对各层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设置不同的岗位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引导不同层次小组完成各自的岗位任务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在线教学活动,增强师生交流和协作学习。教师在智慧教学中扮演设计者、顾问、促进者、导师、评价者以及咨询师的角色。

(三)自主学习功能。为解决会计课程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通过电脑、移动手机交互学习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观看视频,完成交互练习。学生还可以跟踪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成绩,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务训练。将个性化学习和基于能力的学习结合起来构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使学生养成学习自主性;学生还可以通过互动学习平台的讨论区进行提问、答疑、分享等,使学习不再局限于面对面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

四、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一)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交互学习平台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1.学习任务设计:在课前阶段完成。教师制作相关主题的会计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参考学习网站、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教师根据任务内容精心准备难度不一的多层任务,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任务引导,自主探究完成对会计新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

2.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设计:在课前阶段完成。学生可以利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通过微信群、QQ群等讨论组,进行在线讨论,实现生生和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

3.课堂互动教学设计。在课中阶段,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不是灌输新知识,而是设计多元互动任务巩固并内化知识重点与要点。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会计课堂任务,以及与主题相关的重点与难点的学习,逐步改变传统会计课堂被动接受知识和消极思考的状态,养成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教师与学生共同作为知识的探索者。

4.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在课后阶段,教师设计测试内容,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以便学生针对性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测试内容包括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测试任务和小组合作完成的测试任务。通过学习效果评价,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二)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流程构建。详见图2。

(三)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案例。(1)课程:财务会计;(2)项目:无形资产;(3)授课对象:2015级会计专业学生;(4)软件应用:UMU互动学习平台。

课前阶段:设计三个互动环节,无形资产初始计量采用问卷互动形式,在新课开始前作为上一节课知识点的回顾;无形资产后续计量采用考试形式,针对本课程重难点掌握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游戏环节是由于会计课程本身学习强度较大,本着劳逸结合想法,让学生通过游戏得以舒缓。

课前阶段:生成二维码,学生通过读取二维码进行互动。通过该平台还可以设置游戏环节与问卷环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从而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获得学习满足感与成就感。

课中阶段:学生参与第一个互动结果展示,根据学生答题情况,一方面进行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班级整体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中阶段:学生参与第二个互动结果展示,显示了每位学生的得分以及用时情况,针对答题结果,一方面学生可以交流讨论,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调整教学进度。

课后阶段:针对答题结果,学生根据交流讨论情况,教师调整教学进度;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五、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从学生、任课教师、听课评课督导员三方面全面了解课程实施效果。

(一)运用课前学习情况反馈,解决个体差异,实施动态分层。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课前学习任务单,根据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人数与成绩情况反馈,来确定课堂教学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或者课堂讲授,以避免简单分层分类带来的一刀切效应。因为学生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一门课程中,也会体现在相同课程的不同项目上,因此对学生的分层不应该一成不变地贯穿整个学期的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知识增量进行动态调整。

(二)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小组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通过处理任务的过程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在具体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必须注意开展讨论的问题的设定要精准且具体,分组时要考虑小组成员的构成情况,同时要结合专业的自身特点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出现的认识偏差与探究主题的偏离,避免滥竽充数现象,引导探究步入正轨。为鼓励小组合作探究积极性,教师在设计课程评价时应当采用组内评价、组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三)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法,解决了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学生通过课前下发的学习任务单、微课和参考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能够了解会计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交互学习平台上反馈的学生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取得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同步提升。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改进硬件设施与学习平台的建议。(1)学生教室多媒体如果有网络学生可以直接看到结果,更加直^地了解答题情况,增强互动的视觉感受。(2)校园范围如果能够布局无线网络,将对平台的应用带来方便。(3)类似教学平台运用应当张弛有度,不宜过度使用,容易造成视觉疲惫,可以作为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等辅助教学。(4)该平台对使用期限、互动人数、PPT数量方面有限制,问卷、考试等环节无法实现Word直接导入。

(二)交互式教学中多层级学习效果评价的建议。详见表1。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建议。

1.改革课堂教学,提升创新协作能力。通过探索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具有课程特色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

2.通过交互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开展探索学习,并能够将学习成果反馈到课堂教学中,形成“带着问题自主学、领着任务进课堂、怀着体会勤探究”的课内外任务驱动,实现课内外的有机联动。通过将课堂教学与交互平台的融合,学生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个性需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实施个性化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提升学习效果。

3.学生参与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在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学生都可以参与,让学生变成课堂的设计者,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行动方式。例如,让学生参与讨论制定课堂教学的目标;让学生了解与所设定的教学任务相关的专业知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和协作完成任务;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学习成果。通过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柴斌峰,裘益政.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3,(23).

[4]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在线课程新潮流的深层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3,(6):30-41.

交互设计项目总结 第3篇

【关键词】微课;交互式;Scratch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交互式微课及设计

交互式微课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旨在吸引学习者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以及通过提供交互训练和评估测验等进行及时评测,促进知识内化,便于知识迁移。交互式微课的“交互性”设计主要从教学设计和媒体设计两个维度进行考量,体现在“课堂导入”“课件设计”“视频设计”“交互式测验反馈”四个方面,注重学习内容的交互性,并将其放在具有“教学反思”与“教学点评”等支持性与扩展性的学习平台上通过相应的学习活动进行学习,从而形成拥有开放性、情境性的课程资源以及可以进行交互的教学应用环境。

1. 课堂导入

微课主要用于学生课外学习,交互式微课的教学设计就要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赋予微课感染力,形成一种“我为你讲”的情感氛围。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使学习者迅速进入本节微课的学习情境,明确本节微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1)情景式导入

情景式导入是指在微课视频开始,教师依据学习者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习者融入当前的学习氛围中,与教师、认知客体之间产生情感氛围,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参与性,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的趣味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抛锚式导入

抛锚式导入又称为“实例式导入”或“基于问题的导入”,是指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或者利用技术虚拟形成的教学情境来抛出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导入,促使学习者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便于学习者将所学内容在真实的生活中更好地进行迁移、运用。

(3)探究式导入

探究式导入强调学习者主体地位的体现,提倡学习者协作、科学思维的学习形式与策略。在探究式导入中,主要是利用问题或者任务进行导入教学,引导学习者进行思考,并据此进行接下来的内容讲解,让学习者跟随任务或者问题的解决来学习、思考相关内容。

2. 课件设计

课件作为微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交互式微课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对于课件的设计主要从利于学习者理解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知识点设计

课件主要是对教学的重点热萁行总结呈现,用于学习者在视频学习之前或者之后,对学习者的学习加以引导或者最终概括,所以课件的知识点设计应是将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呈现出来,不是对于书本内容的完全重复,而是选取重要知识点的关键字进行呈现,避免出现大量的文字内容,给学习者造成心理上的负担。

(2)艺术设计

课件的设计应该便于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获得所需要的重点信息,并且利于理解吸收,所以课件的设计应该尽量采用图画或者图表的形式来表现教学内容,使得学习者可以快速理解所学内容。此外,在知识点的呈现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动画,提供动态的美感,也可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3. 视频设计

(1)视频内容设计

交互式微课讲授的知识点小、内容少,强调在视频中的交互性,因此通过对教学知识点进行切分,选取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对其播放流程进行设计,并在微课播放的中间环节插入相应的测验题目,测试学习者对之前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利于学习者对所学的教学内容及时总结,并很好地迁移运用。

(2)视频教学艺术设计

一是画面设计。画面内容应该简单易懂,操作过程的步骤讲解应该简洁清楚,在微课里不允许有文字上、语言上、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有误导性的描述。此外,视频画质应该清晰,保证学习者的观看效果。二是讲解设计。微课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应该通俗易懂,语音语调应该充满感情,语言设计以“一对一家教辅导”为假设状态呈现交互性,在讲解内容时做到准确无误、逻辑清晰、知识系统等。三是字幕设计。微课视频的字幕通常包括片头字幕、中间提示性文字和片尾字幕。影片开头的文字通常用于呈现本节微课的课题信息以及一些重点讲解内容等。课题信息呈现时间要足够长,使学习者能看清楚。中间提示性文字主要是针对知识点难以理解的部分用字幕加讲解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对操作的关键步骤进行提示,便于学生牢固记忆。片尾字幕是给出本节微课视频的归纳总结以及思考问题等。

4. 交互式测验反馈

交互式测验反馈是针对所学内容添加的小测验,用于诊断学习者对于所学内容的熟悉程度。该部分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最终测验,可以达到将所学内容迁移运用的目的。测验题型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而定,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以及简答题等多种题型。交互性体现在学习者提交试题以后可查看得分与答案,根据得分情况来了解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可以通过平台留言及时获得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的指导和反馈,获得无障碍式学习支持。

Scratch教学交互式微课的个案设计

Scratch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多媒体实验室开发的一款简易的可视化编程软件。Scratch编程依据的是搭积木的原理,与著名的乐高积木类似,各种指令块之间可以根据一定的逻辑组接,从而用来创作交互式的故事、动画和游戏等。“创客”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于创客教育的关注,Scratch软件可以满足中小学生进行创作的需求,而交互式微课可以规避中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问题。本文选取了“Scratch”教学课程中的“Scratc制作”这一知识点进行了相应的设计。

1. 课堂导入的设计

该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如何运用Scratch进行动画制作的步骤与技能”,笔者选择了中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主题“举办音乐舞会”进行情境导入:通过现实生活中一场音乐舞会的举办作为开始,让学习者以一名“导演”的角色进入策划、举办音乐舞会的情境中,参与舞会的全部举办流程,从而让学习者学习并理解利用Scratch制作动画的基本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 课件的设计

本案例中的课件选择利用PPT制作,在设计课件页面时,注重对知识点的重难点显示,同时在页面设计排版中,重视艺术的设计。

(1)知识点的设计

根据本节微课讲授的教学内容,课件的设计将重点呈现以下几个知识点:Scratch界面介绍、背景的选择方式、角色的选择方式、10个脚本模块等,并将这些知识点划分成更小的内容点,在课件中进行重点呈现。

(2)页面设计

课件的页面设计主要是对重难点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设计,对页面的排版方式、页面的显示内容、页面的配色等进行设计,便于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到教学内容。

如图2所示,课件采用颜色块的形式和文字结合,不同的色块对应不同的脚本模块,学习者能够根据不同的色块来学习相对应脚本,页面呈现的内容主要以图表为主要形式,利于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如图3所示,页面选取重点文字进行呈现,不同的模块采用图标和文字结合,学习者可以迅速熟悉不同图标相对应的功能。此外,内容的呈现通过自定义动画实现不同内容的先后呈现顺序,首先人物以“曲线向上”和“跷跷板”的形式出现引出文字,接下来文字和图标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以“擦除”的形式出现。

3. 视频的设计

(1)视频教学操作流程的设计

①搭建舞台。本案例以音乐舞会的举办作为教学情境,所以操作的第一步是完成舞台的搭建,在Scratc制作中也就是添加背景,添加背景的方式包括从背景库中选择背景、绘制新背景、从本地文件中上传背景、拍摄照片作为背景四种。本次案例选择利用“从背景库中选择背景”进行舞台搭建,舞台选择室内舞台的搭建。

②挑选演员。舞台搭建完成之后,进行对演员的挑选,也就是添加动画需要的角色,包括从角色库中选取角色、绘制新角色、从本地文件中上传角色、拍摄照片当作角色四种方法。在本案例中选择利用“从角色库中选取角色”进行演员的选取,小猫是主持人,另外选择奇幻俱乐部中的三个角色作为表演嘉宾。

交互设计项目总结 第4篇

关键词:交互式微课;互动学习理论;泛在学习理论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资源,以教学视频时间短、教学内容知识点小、制作精良等特点,迅速获得了教育届人士的认可。但是在微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的微课多数是以微视频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学习者主要采取单纯听讲的形式,缺乏相应的反馈练习与巩固应用,并且容易发生学习中途放弃的情况。交互式微课则能够有效解决一般微课中反馈、互动不足以及学习者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因此,设计与开发出更深层次的交互式微课成为当下的研究重点。交互式微课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者为主体”的设计理念,教师在课堂的导入环节进行情境创设讲解,引导学习者进入当前的教学情境,对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通过相应的交互式测验与反馈检测学习者的掌握情况,使得学习者能够对所学知识很好的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一、交互式微课的含义与特征

关于微课,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

基于以上微课的六个要素,本文提出交互式微课的概念。交互式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的,体现在“课堂导入”、“课件设计”、“视频设计”、“交互式测验反馈”四个方面,注重学习内容的交互性,并将其放在具有“教学反思”与“教学点评”等支持性与扩展性的学习平台上,通过相应的学习活动进行学习,从而形成一个拥有开放性、情境性的课程资源,同时可以进行交互的教学应用环境。

结合微课的特点以及交互性自身的优势,可以得出交互式微课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时间短

微课视频的时间基本保持在10分钟左右,符合大多数学习者的有效注意力时间,学习者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一个知识点,可以降低学习者在一定时间认知上的负荷,有利于学习者快速内化所学知识。

2.教学内容少

微课程是将讲授的教学内容切分成各种不同的小知识点,每一个微课视频用于讲授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知识点,教学主题突出,知识点小,有针对性,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更加能够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3.教学设计完整

微课虽然主题精小,但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依旧需要有对于知识点完整的教学设计,还要包含分析教学目标、确定要讲解的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和相关学习资源以及操作练习和判断反馈等环节。

4.具有交互性

交互式微课强调交互性,体现在教学设计和媒体设计两个方面,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可以吸引学习者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以及通过提供交互训练和评估测验等进行及时评测,促进知识内化,便于知识迁移。

二、交互式微课设计的相关理论

1.互动学习理论

互动学习理论是现代教学全过程的理论基础。在课程内容讲授过程中,教师通过调整与学习者的互动形式,让学习者充分吸收所学内容,进而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在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中,教师先设置切合实际的课堂学习目标,由学习者单独或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只负责解答疑问与信息反馈,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与吸收。在讲解完教学内容后,教师根据所授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形式,对学习者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并根据最终的评价结果分析和设计后续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完成课堂教学。

互动式学习是一种学习形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为导入方式、讲授方式等,还体现在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人机交互中。互动学习理论对于本研究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虚拟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互动,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习者进入教学情境中,增强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避免学习者因为对着冰冷的机器而注意力不集中。②加强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人机交互。首先,交互式微课学习内容中应呈现一定的学习流程,让学习者清晰地知道整个学习内容的流程。其次,要加强交互模块。需要在学习内容中建立即时反馈机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立即给予帮助。最后,交互式微课程学习内容中需要有即时学生评价测验,学习者可以通过人机互动即时测验自身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泛在学习理论

关于泛在学习理论,广义上是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者可以以任何方式、利用任何工具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狭义的泛在学习是指在泛在技术和普适技术的支持下,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主动利用获取到的学习资源来学习的过程,是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泛在学习理论在本文中作为学习者课后通过课件、微课视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依据,对于本研究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泛在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身需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获取所需资源进行学习,这与交互式微课中课件与微课视频用于学习者课后学习的理念是一致的。②学习者能够通过任何移动终端设备,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或者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也可以自己通过其他渠道、其他方式获取相关信息,从而解决问题。这分别是课下自主学习活动中人人交互和交互式微课学习内容人机交互的体现。

三、交互式微课的设计

交互式微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切片化、碎片化,进行课件制作,并通过视频讲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交互练习或在线测验达到巩固、吸收知识的目的。因此关于交互式微课的交互体现在课堂导入、课件设计、视频设计、交互式测验反馈四个方面。

1.课堂导入

交互式微课主要是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者为主体的交互式设计理念,微课的学习者是虚拟存在的,所以微课课堂导入环节,可通过情景导入、抛锚式导入、探究式导入等使W习者迅速进入本节微课的学习情境,明确本小节微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调动学习者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1)情景式导入

情景式导入是指在微课视频开始,教师依据学习者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习者融入当前的学习氛围中,与教师、认知客体之间产生情感氛围,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参与性,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的趣味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抛锚式导入

抛锚式导入又称为“实例式导入”或“基于问题的导入”,是指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情景或者利用技术虚拟形成的教学情境来抛出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导入,促使学习者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便于学习者将所学内容在真实的生活中进行更好的迁移、运用,能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探究式导入

探究式强调学习者主体地位的体现,提倡学习者协作、科学思维的学习形式与策略。在探究式导入中,主要是利用问题或者任务进行导入教学,引导学习者进行思考,并据此进行接下来的内容讲解,让学习者跟随任务或者问题的解决来学习、思考相关内容。

2.课件设计

微课的设计包括对于教学内容的课件设计。课件作为微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交互式微课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对于课件的设计主要从利于学习者理解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知识点设计

课件作为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呈现,用于学习者在视频学习之前或者之后,对学习者的学习加以引导或者最终概括,所以课件的知识点设计应是将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呈现出来,不是对于书本内容的完全重复,而是选取重要知识点的关键字进行呈现,避免出现大量的文字内容,给学习者造成心理上的负担。

(2)艺术设计

课件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课件的设计应该便于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获得所需要的重点信息,并且利于理解吸收,所以课件的设计应该尽量采用图画或者图表的形式来表现教学内容,使得学习者可以快速理解所学内容,并且内化、迁移。此外,课件知识点的呈现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动画,提供以动的美感,也可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3.视频设计

(1)视频内容设计

交互式微课讲授的知识点小、内容少,强调在视频中的交互性,因此通过对教学知识点进行切分,选取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对其播放流程进行设计,并在微课播放的中间环节插入相应的测验题目,测试学习者对之前所授内容的掌握情况,利于学习者对所学的教学内容总结,并很好地迁移运用。

(2)视频教学艺术设计

画面设计:画面内容应该简单易懂,操作过程的步骤讲解应该简洁清楚,在微课里不允许有文字上、语言上、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有误导性的描述,此外,视频画质应该清晰,保证学习者的观看效果。

时间设计:微课的特点之一是时间短。

讲解设计:微课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应该通俗易懂,注意语言的简洁与恰当,讲解的语音语调应该充满感情,在讲解内容时做到准确无误,逻辑清晰,知识系统等。

字幕设计:微课视频的字幕通常包括片头字幕、中间提示性文字和片尾字幕。影片开头的文字通常用于呈现本节微课的课题信息以及一些重点讲解内容等。课题信息呈现时间要足够长,使观众能看清楚,文字的大小要合适,颜色设计与背景设计应该能够明显区分,字体一般采用黑体。中间提示性文字主要是针对知识点难以理解的部分用字幕加讲解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对操作的关键步骤进行提示,便于学生牢固记忆。片尾字幕是给出本节微课视频的归纳总结以及思考问题等。

4.交互式测验反馈

交互式测验反馈是针对所学内容添加的小测验,用于诊断学习者对于所学内容的熟悉程度。该部分是对本节课学的内容最终测验,可以达到将所学内容迁移运用的目的。测验的题型多样,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以及简答题。测验题型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而定。交互性体现在学习者提交试题以后可查看得分与答案,根据得分情况来了解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当然,微课资源是应用在具体的学习平台上,反馈支持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的困难,可以及时留言请教教师或其他学习者,便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激励学习者自主学习。

本文在总结微课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交互式微课的概念及其特点。交互式微课的提出是基于现有微课缺乏交互性,且仅仅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学习者缺乏学习的兴趣,而交互式微课能够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调动学习者的参与性,学习者能够利用交互式微课学到所需的内容,并可以测试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文梳理出交互式微课的相关理论基础,最终提出了交互式微课设计表现的四个方面:学习引导、课件设计、视频设计和交互式测验反馈。通过对交互式微课四个方面的分析设计,希望可以给微课设计者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指南。

参考文献:

[1]纪婷婷。中学趣味编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试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3]陈凤燕,朱旭,程仁贵,孟世敏。基于认知耦合态的翻转课堂人机交互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4(4):45-53.

[4]潘基鑫。泛在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0(2):93-98.

[5]俞益晖。交互式微课视频的制作技巧与应用实例[J].数字教育,2015(6):55-59.

[6]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交互设计项目总结 第5篇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信息工程分院,浙江 温州 325015)

摘 要:针对交互设计这一涉及多个学科、多门课程和多种工具的课程,从改变课程内容、授课模式和考核方式3方面提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活动为设计中心,以实际项目案例为驱动,全景仿真企业真实工作流程,有效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交互设计;活动理论;全景沉浸;教学改革

0 引 言

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交互设计是一门关注交互体验的新学科,交互设计是一种让产品有用、易用进而让人想用的技术,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的期望、用户与产品进行交互的行为以及目标用户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交互设计涉及社会学、认知科学、人类学、心理学、工程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软件工程、美学等多个学科,而且在各个学科之间还保持着严密的科学逻辑[1],因此交互设计是高等教育中一门综合度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和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课程,课程涉及的相关传统课程、设计工具达数十种之多。交互设计的课程目标是通过讲解交互设计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方法,使学生切实理解交互设计的内涵和掌握设计工具的使用,从而具备扎实的交互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但是采用传统化的教学方法、散点化的教学内容和终结化的考核方式,学生不容易进入状态,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1 现状分析与目标

传统工程教育中交互设计通常是通过多门课程的学习共同完成,如人机交互设计、美学原理、平面设计基础、网页开发技术、二维动画设计、心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课程,于是就带来以下一些问题。

1)课程系统性差。

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每门课程都是其他课程的先修课程,但是上到最后都没有解决最终目标是什么的问题。传统工程专业的教学通常只是针对软件的操作方法进行讲授,课程中的内容强调全面和系统,理论知识点讲完后,以验证式的实验练习所讲授的知识点,知识点多而散,几个学期课程学习下来,学生往往只掌握了工具的使用方法,而没有建立课程的系统性设计思想。

2)教学有效性差。

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在高等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1个学期上1门课,用2~3个学期上完相关课程,这种方式放在基础理论课上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但是针对实践性很强的交互设计类课程,往往会造成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学生没有掌握一技之长,进入工作岗位后还要再培训,降低了就业竞争力的情况。

3)重技术、轻设计。

交互设计是多学科的交叉领域,艺术类专业容易过分关注设计而轻技术,同样工程类专业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则容易关注技术而淡化设计,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人才的有效培养,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发展前景受到制约。

4)脱离岗位实际。

学生在学校课堂学习的内容与社会实践有一定的差距,课程的实践环节也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很难真正锻炼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重新适应实际的工作流程和方式,整合自己的知识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交互设计采用项目驱动的模式进行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这个指导思路下,课程的设置安排是根据学生和教学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教学过程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全景沉浸式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

(1)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改变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物理割裂,整合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使之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符合知识脉络、社会需求和企业实际的知识体系,同时要避免回到课程群这样简单的物理耦合模式;改变工科专业重技术、轻设计的理念,强调技术与设计并重的理念,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出有益的铺垫。

(2)改革课堂授课模式。教师可改革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和探究性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钻研问题的兴趣[2];同时,课堂教学在硬件环境和工作流程方面按照企业实际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景沉浸于实际工作氛围,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

(3)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可改变终结式的课程考核方法,关注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采用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多维评价模式,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相结合、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相结合、学习能力和态度品质相结合等方法,使评价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2 活动理论与学生活动系统

学习的活动理论对学习实质、学习类型、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的最佳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在学习的实质方面,人类的学习是主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以获得处理事物的社会经验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活动[3]。传统教学理论源自工业时代人们对知识的顶礼膜拜,由此形成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理论框架,但是由于立足点的偏颇,这种解释不可避免地带有经验性与局限性,而活动理论则强调知识、能力、态度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有机整合;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理论更强调对人格健全发展的关注,教学设计的重心亦不再是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学习活动该如何展开,因此如何合理构建学生学习活动系统就成为了首要任务。学习活动系统如图1所示。

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系统的组织图,教师可以将学习活动分为6个基本要素:学习者、学习任务、学习小组、学习资源与工具、学习任务分工和学习规则。

3 全新课程体系构建

交互设计既是一门课,又是一个课程群,但并不是简单地将几门相关课程打包,而是从课程明确的最终目标出发,分解实现目标的学习路径,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实践理清知识脉络,从而最终确定教学过程和内容。课程知识点组织模式如图2所示。

课程可采用实际项目驱动模式进行讲授,课程设计主线围绕交互设计的主体工作流程展开,实现多个学科理论知识、多门专业课程和多种专业设计工具的组合,同时相互穿插融合,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相关知识工具为辅的方式开展。课程的内容强调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提炼各门课程相关知识点,结合实际项目理清知识脉络,不追求细枝末节,强调知识体系的连贯性。

4 学习活动全景沉浸

在课程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全景仿真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工作流程,基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要素,以项目驱动为主线,组织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针对实际的工程项目,教师可对项目进行分解拆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演示设计,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目标进行讨论学习,组内分工共同完成项目,最后以项目完成的水平与程度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课程全景仿真企业真实工作流程,这样各种理论的教学完全是为了目标需要而准备,学生全程沉浸在实际工作流程中,就更容易接受所学习的内容并能很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和软件。

课程教学任务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设置成为个体任务和团队任务,个人任务强调基本技能的掌握,团队任务强调合作性知识的学习和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任务也相应采用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两种方式。小组协作活动中的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通过讨论和演讲的方式与其他小组成员分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分工合作并采用对话、商讨和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设计效果、颜色的搭配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5 多维评价促进发展

单一使用课程最后的考试或考核结果评定一个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往往不够科学,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和在此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企业对所需人才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教师可改变终结式的学生课程成绩考核办法,采用促进发展的多维评价体系,使评价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化[4]。

1)促进发展的多元评价。

改变传统评价中的教师单一评价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多维评价。针对学习过程,既有教师的日常考核和学习小组的相互评价,又有学生的自我评价;针对小组综合实训项目作品,既有教师对作品的评价和小组对作品的自我评价,又有小组之间对作品的相互评价。

2)针对进步的成功评价。

课程学习目标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境界,促使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教师指导学生将自身目标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强调纵向的比较,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形成内驱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小组的责任感。

3)提高素质的综合评价。

分组学习可以改变学生独自学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活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为其引入了对学习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关注,因此在评价时除了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取得的成绩外,学习者的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技巧也是评价的重要方面,强调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主动地参与和交往、相互欣赏与学习、正确处理认知的矛盾和冲突,每一项学习任务不仅包括学习目标还包括学习者各方面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6 结 语

为了提高学生培养的有效性,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思想,我们针对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撰写全新的教学大纲、进度表和详细教案,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活动为设计中心,以实际项目案例为驱动,全景仿真企业真实工作流程,将多个学科、多门课程和多种工具的内容整合在课程中,这样各种理论的教学完全是为了目标需要而准备。学生全程沉浸在实际工作流程中,就更容易接受所学习的内容并能很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所学工具,从而在交互设计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两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最终使学生切实掌握交互设计的流程,培养出高素质专业人才。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教改项目(kg201360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