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百科 杨梅赤衣病与赤锈病有何不同?其防治方法是否一样?

杨梅赤衣病与赤锈病有何不同?其防治方法是否一样?

 2022-11-15 15:40:00    admin  

大家好,小编为大家解答杨梅赤衣病与赤锈病有何不同?其防治方法是否一样?的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杨梅赤衣病与赤锈病有何不同?其防治方法是否一样?,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约是福建、广东的东魁杨梅因发生赤衣病和赤锈病比较多,所以,这些地方问的果农也较多。当然,根据资料介绍,福建有些地方的赤锈病株发病率达8%~12%,难怪果农重视防治工作。浙江也有一些果农反映,我们分不清赤衣病还是赤锈病,是否有赤衣病发生在枝梢上,还是赤锈病能在枝干上发生。为此,我们将这两种病害作对比介绍:

第一,病原菌不同。

A.赤衣病。是真菌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伏革菌科的CorticiumsaimonicolorBerk。担子层两端菌丝白色,子实层粉红色。

B.赤锈病。又名杨梅锈病,俗称杨梅飞黄粉。是真菌的一种锈病菌寄生。病原菌为CaeomamakinoiKwsano。病菌多产生性孢子与锈孢子。性孢子器生于叶片上、下两面,有孔口,上有棍棒状细毛,内藏无色球形性孢子。锈孢子器扁球形,大小4~16毫米,内藏锈孢子。锈孢子卵圆形,橙黄色,大小20~42微米×15~25微米,表面有细刺。锈孢子器成熟开裂后,散出锈孢子,这就是“杨梅飞黄粉”。

第二,寄主部位有异。

A.赤衣病。有些地方发病植株达30%左右。主要侵害主干、主枝、小枝。不侵害芽、叶、花。

B.赤锈病。为害芽、叶、枝梢和花;但不侵害主干、主枝。

第三,症状不同。

A.赤衣病。病初,在枝干的背阳面树皮上见到很细的白色丝网,逐渐产生白色脓疱状物。以后,发现局部小范围的橘红色粉末,并在病斑边缘及向阳面有橘红色小疱。不久,在病斑上面覆盖一层粉红色霉层,病斑蔓延到全枝,形成一大片。然后病斑龟裂成小块,树皮剥落,露出木质部。病枝生长势衰弱,果变小,直至叶片发黄枯萎。

B.赤锈病。病树的芽刚萌发,就出现橙黄色斑点。以后斑点扩大,稍有隆起。病斑破裂后,散发橙黄色的粉末。被害树的花量减少,花期提早。花器被害后,还原成叶形,呈肥厚的肉质叶,上面仍然有橙黄色的病斑。待肉质叶腐烂脱落,枝梢光秃。病树结果少且小,前期大量落花,中、后期大量落果。

第四,侵入途径不同。

A.赤衣病。以白色菌丝在病组织中越冬。约在3月中旬,当东魁杨梅树液开始流动时,病菌开始传播。4~6月为盛发期。4月下旬粉红色子实层形成,病斑上密布橘红色粉末。5月上、中旬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存在的时间较长,直到11月都能见到。6月以后,担孢子层两端逐渐形成白色菌丝,11月转入休眠期。病菌的潜伏期较长,有4~5个月。整个活动期,孢子随水传播,经伤口或皮孔侵入,形成新的侵染。发病条件与雨水和土壤湿度有关。雨水有利病菌孢子形成、传播、萌发和入侵。园地土壤黏重,园间积水,管理粗放,发病加重。

B.赤锈病。以菌丝在枝梢上越冬。次年初春,菌丝直接侵入幼芽,并以孢子进行传播。在树体花期的20~32天内,病菌陆续侵害芽、叶、花和枝梢。以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侵害高峰期。以海拔200米以下、土质为黑砂土栽种的树体,发病严重。幼龄树一般不发病。树龄越大,发病越重。

第五,注意防治方法。

A.赤衣病。

a.对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园地,要注意加砂客土,并排除园地积水,减少发病。

b.冬季喷洒波美3°~5°石硫合剂;发芽前以石灰水(2~3千克生石灰加水50千克)进行枝干涂刷,可以减轻发病。

c.可使用的药剂:4月上旬至6月上旬,先用刷子在枝干上擦刷病部后,再涂5%硫酸亚铁溶液,效果较好,或用75%纹达克(灭锈胺)500倍液喷洒。喷洒之前,最好先用刷子将病斑刷下后再喷,效果提高。

B.赤锈病。

a.东魁杨梅要控制施用氮肥和磷肥,减少发病。

b.衰老树要及时更新复壮,增强抗病力。

c.可使用的药剂:冬季喷洒波美3°~5°石硫合剂,开花前可喷波美0.3°~0.5°石硫合剂,采果后可喷波美0.3°石硫合剂,效果较好,或用15%粉锈宁600~800倍液,因不同时期使用不同浓度的药液。

以上就是关于杨梅赤衣病与赤锈病有何不同?其防治方法是否一样?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到你。

相关文章